玉器
玉是透闪石-阳起石组成的微晶集合体,细腻温润,硬度很高,莫氏硬度为6~6.5,莫氏硬度是硬度的标准,分十个级别,下为常见物质的硬度表。
硬度代表物常见用途
1滑石(Talc)、石墨(Graphite)滑石为已知最软的矿物,常见应用有滑石粉。
2.5指甲(nail)、琥珀(Amber)、象牙(Ivory)
2.5 ~ 3黄金(pure gold)、银(silver)、铝 (aluminium)黄金、银常见用于饰品,铝则常见于工业应用。
4 ~ 4.5铂金(Platinum)、岫[xiù]玉、蛇纹石稀有金属,亦是贵金属中最硬的。铂金常用于军事工业或饰品加工。
5.5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玻璃
6 ~ 7牙齿(齿冠外层)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
6 ~ 6.5软玉-新疆和田玉
6.5 ~ 7硬玉-缅甸翡翠或翠玉
7石英(Quartz),紫水晶(Amethyst)为常见的耐火材料与玻璃(二氧化硅)的主要原料。
10钻石(Diamond)地球最硬天然宝石,常见于饰品应用。
一般说玉指的是和田玉为代表的软玉(真玉),翡翠则为硬玉,其他的如琥珀、岫玉、蛇纹石、绿松石等算是类玉石。
我国有崇玉的传统,玉器十分珍贵,秦昭王换和氏璧用十五座城,虽然并不真打算兑现。其他崇玉的古代文化如玛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开发利用的也是真玉(软玉)。
新石器时期制玉,依靠线切割及片切割技术。线切割是用软线(马尾毛)蘸水,蘸磨料对玉进行切割,也叫拉丝,片切割时把软线换成竹木片。磨料用硬度超过玉且能崩解成碎末的矿石,新石器时期用石英砂,宋代用石榴石砂,清代用刚玉砂。
砣具是能旋转的研磨器,良渚文化应该还没有,商晚期开始使用。
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fù]新查海遗址,距今八千年。
红山文化距今五千至六千年,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红山玉器以各种神话的动物形象引人瞩目,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玉卷龙。
古人认为龙体应该卷曲,“亢龙有悔”是不吉之兆,直龙不正常,周天子祭祀时穿的衮[gǔn]服上就画着卷龙。有人称红山龙为“玉猪龙”,此名全无典据。红山玉卷龙均出土于墓主人的胸前,象征其特殊的身份,玉龙应是死者(巫师或酋长)生前的事神之物,是灵物。
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区域,距今5300~4500年。玉器数量惊人,出土有最大的玉琮[cóng]。
玉梳背过去一直称为冠状饰,其实是梳子的背,古人发上插梳,山西天马曲村遗址的晋侯墓出土的玉人,反映了古人使用玉梳的形象。
玉器在原始社会是灵物,一直到商代仍然如此,可称为“灵玉”。
周代致力于礼,玉器成为礼的载体。诸侯觐见天子须执玉。贵族要求行动庄重,佩戴玉组珮以节步,身份越高,组佩越长,还要求行动中玉器的撞击声符合音律,规定细致的不可思议。西周玉器可称为“礼玉”。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到汉代,只有玉璧仍做祭祀用玉,别的玉器用处已不讲究,但出现了新式的汉代葬玉,用几千片玉编联成玉柙[xiá](玉匣),相当于内棺,是殓具而不是殓服,今人称“玉衣”,不正确。
汉玉大多为高等级的实用品,可称为“世俗玉”。
隋唐时期更重视金银器,出土的玉器以玉带具为主。
玉可以承受极度精细的加工,再后世主要在于炫耀琢玉的技巧,是谓“观赏玉”,玉佩、玉山子。
清代平南疆后玉料充足,有精品也不乏平庸之作。宫廷中出现超大型玉制品,大禹治水图玉山设计不佳,肉形石则俗气。
漆器
漆树原产我国,三烯漆酚含量高的生漆是我国特产。
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漆弓,距今八千年,是已知最早的漆器。
西汉时光泽悦目的漆器举世称赏,《盐铁论》载“夫一文杯得铜杯十”,可见贵重。麻布胎漆器称为“纻[zhù]器”东汉后期,漆器明显减少,因为瓷器已经烧制成功。
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木板漆画,彩绘人物故事,结构用笔粗犷活波。
唐代后漆器精益求精,平脱漆器流行,加入金银片。若加入贝壳片,则称螺钿漆器,精品收藏在日本正仓院。
宋代漆艺成就是制成漆雕器,在胎体上漆数层,半干时用刀雕刻花纹,如果是红漆叫“剔红”,黑漆叫“剔黑”。
清代把刻竹技术引入雕漆工艺。浙江博物馆所藏宁波万工轿,最为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