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死如秋叶——题记
《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巨作,不在于它赢得了30.97亿的票房和豆瓣16万人给的9.7评分,更重要的它推动了国家抗癌药药价的改革,促进了国家医药进步,给癌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真正的福音。作为剧中一个既温柔又强大,既无助又高大的青年,彭浩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
(一)坚强又独立
彭浩第一次登场就是一个叛逆青年的形象:身穿破烂的衣服以及充满挑衅的眼神,一头杀马特、不加整理的黄发是他最显眼的标志,因此大家都叫他黄毛。他是一个从农村来到上海的,为了不给家里造成经济困难而选择远离家乡的20岁不到的少年,一头的黄发给人的印象就像是社会上的小混混,叫人不敢轻易靠近,蓬松凌乱的头发下那一双犀利的眼睛时刻打量着外界,处处充满着警惕。他来到了正在车内数钱的吕受益面前,动作干净利落的“拿”走了三瓶印度格列宁,临走前用眼神警告吕受益不要跟过来,从而光明正大地拿走了药。纵观影片我们知道,程勇一伙人卖药不是一两天了,他应该是在多天前摸索到了他们卖药的地点和时间,然后伺机而动,等到程勇离开车子的时候,他才出现在手无缚鸡之力的吕受益面前大胆地拿走了药,后来我们看到,他其实也是一个慢粒白血病人,而慢粒白血病人对周边的生存环境要求是很严格的,对于他们来说,越少病菌的地方越有利于他们的身体,但是镜头有一幕拍到了猪肉和正在其上爬行的苍蝇,这暗示了一些内容:黄毛工作的环境极差,但是他却还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说明了他在大城市的就业非常困难,农村又无文凭的他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并且从事的又是极不卫生的地方,但他没有变动工作,也没有戴可以隔离细菌的口罩,这也体现了他无法掌控自己生命而听天由命的无奈,这也与后面他所说的“迟早会死的”相呼应,侧面说明了黄毛的经济地位和表达了其内心想法。之所以不给钱是因为他实在是掏不出那一份钱,而朋友和他又等着这个救命药。后来跟程勇不打不相识,一伙人来到了黄毛所在的宿舍才知道黄毛偷药不仅为了自己的病,更是为了照顾病入膏肓而失去劳动能力的朋友,借程勇的话就是他“挺仗义”,此时的他就像是干了坏事被父母发现的小孩,他不替自己辩解,尽管内心忐忑不安,还是按捺住自己看别人要怎么发落自己。一句“你是为了钱”就把他和程勇关于药的分歧点展现出来,也是作者别有匠心的一句台词,横跨在病人和药之间的钱,也就是程勇和黄毛的分歧点。
(二)渺小却又仗义
黄毛算是处在社会阶层的底层人士:无钱无权又无势,他只是千百万人群中的普通一员,只是成千上万的慢粒白血病人的其中一个。他不是金庸小说里劫富济贫的大侠,也不是呼风唤雨的大神,更不是掌握绝世经法的大佬,他只是一颗被风吹的摇摆不定的烛苗,但即使自身能力小,他也要尽全力去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保护他人。他虽没有侠客的能力,但是一直在践行侠客精神。
黄毛一开始偷药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朋友,后来一伙人在酒吧喝酒与经理发生争执时,他暗暗地握住了瓶颈,想着如果经理打了自己这边的人的话能够马上反应过来并保护他们。导演这一安排,用这一细微的动作把他淳朴的内心展现的淋漓尽致,只一个动作,足以表明正心,所以说细微深处见高明。
在张长林的虚假讲座上,当林牧师被保安抓住时,他第一个冲上去跟保安厮打在一起,他自己明明瘦小无力,但还是像被惹毛了的刺猬一样浑身的刺竖立起来跟敌人拼斗,后来又保护林牧师拖着他走。在他小小的心灵里面,他早已把这群人当成家人,誓死守护他们。所以当程勇说不再卖药的时候,他感到被抛弃的心酸,不仅觉得自己被程勇抛弃了,更想到许多像他一样的慢粒白血病人也被抛弃。此时他内心的悲痛不言而喻,他给自己猛灌了一大杯酒,一下子喝了下去后狠狠地拍碎了玻璃杯。这里导演应该用的是对比的镜头:即使手掌被玻璃碎片扎得鲜血直流,但是他脸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只有他的眼神传递着失望、伤心、愤恨的情绪。相对比他内心受到的一万点暴击,皮肉之痛已是最轻程度的了。在他义无反顾地推门而出的时候,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有的只是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雨声,他渐行渐远的脚步声也很快隐匿于雨声之中。
(三)体贴又温柔
通过思慧的口我们得知黄毛是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后才离开父母的,当程勇从桌子玻璃底下拿出他所珍藏的唯一一张全家照时,他散漫无所谓的眼光马上变得警惕起来,紧紧地盯着那一张合照,不难得知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他被相机定格了的笑脸看来,我们可以猜测,直到还未检测出病情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年少的享受着父母宠爱的青年,可是死神从来不挑人,被选上了就是注定要加速死亡的。他不想连累贫困的家庭选择了只身一人来到了距离家乡千百万公里的上海,从打定离开的主意那一刻起,就没有再次回来的打算。跳出剧情,我认为这正是他的懂事和令人感到心酸之处,是因为懂得家庭的艰辛,才不愿意让这个穷苦的家雪上加霜,是因为体谅父母生活的不易,才选择牺牲自己希望父母过的没那么痛苦。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选择,不光只是子女,还有很多的家长,面对昂贵的、无力承担的医疗费用,情愿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竭力维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温饱幸福。
他短暂又充满磨难的20年,在得知病情后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还未等到春天,便开始走向衰败,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始终散发温香的。当程勇说不卖药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劝说的,他考虑到了很多人都因为药价的昂贵而买不起,又向程勇诉说这五千块钱的药很多人都已经支付不起了。他想到的就是众多病友,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后来因为程勇再次卖药且不为利益,他被程勇感动,再次帮他送货运货。甚至到后来为了保护程勇自己开车引开警察而车祸丧命。
电影中,在夕阳的余辉里,他和程勇安静的看着日落,对程勇说了一句赞扬的话“是,以前是”这对于深知不善言辞的他的程勇来说,这四个字已经是很大的鼓励和安慰了。临走时他学狗“汪汪”叫了两声,而在他死后程勇来到了他的宿舍,影片中有一帧拍到了一只趴在桌子底下孤苦无依的小狗,狗或许是导演给黄毛设置的一个象征。他从一开始帮助程勇到后来被程勇抛弃,就像是被抛弃了的小狗,后来回归到主人的身边,他又找回了依靠,并忠心耿耿的保护程勇。就像忠犬八公一样,认定了主人,便竭力守护他,所以在看到警察时,他拼了命的跑回程勇和车前,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了一句“舒服多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守护程勇,即使不懂开车,也是摇摇晃晃的用车引开了警察大队,希望让程勇逃开警察,用生命守护着他。
彭浩虽然是一个20岁不到的小青年,但他比很多人都更懂“侠”的定义,一直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守护自己身边的人,哪怕付出珍贵的生命。彭浩短暂的生命,就像是泰戈尔诗句描写的一样“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