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阵痛

再次提笔是在一种毫无准备的状态下,想记录些什么,但是不知道写什么。今早在人头涌动的地铁站里读到一个故事。

关于一个外孙决定照顾95岁的外婆的故事,不像电影情节一样带着某种利益的目的,没有狗血的家产争夺和人性的险恶,仅仅是关于祖孙二人的温馨点滴。

鉴于主角是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从业者,所以有相对自由的时间肩负起照护外婆,外婆有两个儿子,他的父亲患有阿兹海默需要母亲的照顾,叔叔刚经历中风尚且在恢复,因此家里能够承担照顾的就落到他这个外孙身上,他并没有作过多的考虑便肩负起照护的责任。

从外婆的起居饮食,如厕洗澡等等,双方在尴尬中磨合,但是也能看到祖孙之间的情感流淌,他还把照顾外婆的日常以游戏的形式创作了一款单机游戏,采用任天堂的游戏开源创作了《奶奶》。游戏人物是像素小人,只能直线行走,客厅沙发上坐着行动不便的奶奶,任务就是照顾奶奶,包括嘘寒问暖,日常照料。

我想他肯定对外婆有特殊的情感,来自血缘的羁绊,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肩负照料的责任,他细心温暖,无微不至,即便外婆走了之后,他觉得照顾外婆这段经历让他觉得无比珍贵。

游戏是他淤积的情感具象,像一种纪念,一种美好的珍贵回忆。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母亲和外婆。我也是外婆带大的,像大多数多孩家庭一样,对外婆的记忆总是带着亲切和温暖。

虽然外婆已经走了十几年,当我吃到外婆味道的萝卜糕,芋头糕的时候我会想起她,当我翻看母亲的照片时我也会想起她。

母亲永远离开之后,曾经我用一篇文章纪念她,能够回忆起来的细节不知道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被淡忘,所以文字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让记忆的泡泡成为像相片一样的存在,永久封存在某个角落,待夜深人静时,思念便成为让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有时候我觉得文字有很重的份量,它能够承载很多我的情绪,那些无法宣泄的,悔恨的,悲痛的曾经淤积在心里的伤痛换成了它去装载,因此,才得以让心里的负担没那么重。

我曾想是不是人在长大后就容易伤春悲秋?或许是吧,当我们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我们总会把他们放在人生的某个节点,时不时拿出来思念和缅怀。经历生离死别后,一切都会变了样,但我们依旧会回到生活,这些经历常常被称为成长的阵痛。

离别后我们还能再相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