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间都去哪了
1、一份简单的PPT
上午10点领导叫你去办公室,你进去的时候他刚好在打电话,见你进来,他对手机对面说了一句稍等我一分钟。
然后跟你说,需要你写一篇关于新上线会员的介绍,明天上午10点要。你说知道了,然后顺手把这件事记在了笔记本上,就出去了。你心里盘算预计下午3点钟就可以搞定。
领导特地分付的事情当然要当做大事处理,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近千字的软文。出于“敬业”,你还修改了好几遍,图文并茂看起来很“专业”。
下午5点的时候,你把文档发了过来,等着被表扬。5分钟过后领导叫你过去,还没等你说话,他就说这是明天早上要和老板汇报介绍会员新业务用的,让你用PPT做一份,内容要精简一些。
2、一直在变的需求
为了“赶时间”你没有问问题,点点头示意知道了,然后用最快速的时间,终于晚上8点的时候赶了出来。
你把PPT发给了领导,然后他跟你说这几点要重点强调、那几点可以删掉……一来二去,就这样来来回回又改了好多次。
终于大功告成,你如释重负的把PPT发给了领导,撇了一下手机刚好是晚上十点,偌大的办事楼空无一人。
你拖着疲惫的身体下楼,站在路边等的士,马路上偶尔有车驶过。风乍起,一片枫叶贴着你的额头划过,你才注意到原来公司楼下还有这个。
你低头看了看滴滴打车页面,望着车来的方向,任凭路旁高高的路灯,把你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你只是觉得很累,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明明很用心的在做,可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耗了你一天,而今天原计划做的事情又被拖到了明天。
3、时间都去哪了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比想象中“复杂”得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是领导故意“坑”你吗,还是我们自己能力不行……
首先,语言本身就是很容易“模糊化”的,我们对同样一件事情获取到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对方知道的,你可能并不知道),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信息还会不断的衰减。
结果,最终我们理解的和对方想要表达的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完全不一致。
小到一篇PPT,大到一个复杂的大型项目,事情越复杂沟通的“成本”貌似就越高。
比如最近我参与的一个项目,原计划7天(需求探索+确定3天,设计提案+完善4天)搞定的需求梳理到交互文档输出,结果硬生生的延迟了5天。
在我反思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我想很有必要深挖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02 被“拖”慢的进度
我们的设计流程大概分为四步,如图所示。
1、发现期(需求探索期)
这个过程是我带着团队一起做的,耗时不到两天,进度正常。
期间我们用的上在线文档同步工作内容,我负责梳理需求框架,其他两个人负责收集、分析、汇总各种信息并归纳到业务需求(我们想要做的,包括当下的业务症结、未来发展方向、竞品的业务重点等)、用户需求(当下平台老用户想要做的,竞品用户关注的点等)、以及产品战略(以后我们计划如何如何满足用户需求)。
因为是探索期,很容易走弯路,我保持每天和BOSS汇报至少一次,然后把讨论结果和遗留问题汇总文档中同步项目成员。
虽然这个阶段进展很顺利,但凸显出来问题也很明显,就是项目成员问题的归纳分类能力很弱。弊端就是信息的呈现过于碎片化的,看着很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