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长期以来,基层负担过重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基层治理的效能。基层负担过重,表现形式多样。文山会海屡禁不止,大量的文件和会议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且标准不一,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往往不得不加班加点准备材料,甚至出现“造假迎检”的现象。此外,“责任甩锅”“层层加码”等问题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许多工作任务最终都压在了基层,导致基层干部压力巨大。
基层负担过重,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一方面,它严重挤压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另一方面,过重的负担容易导致基层干部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深化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
一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发挥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作用,着力破除特权思想和歪风陋习,大力弘扬公私分明、亲清分开、为民务实、尚俭戒奢等新风正气,树立正确导向。
二要严管和厚爱结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干部管理的一贯方针。党的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把党管理干部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作为严肃政治要求,具体化地体现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真诚关爱,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确保其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三要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让敢于担当的干部受褒奖、不吃亏,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特别是大胆提拔使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重大任务冲得上去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