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深入探讨了感觉、知觉、感受和情绪这四个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概念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活动的基石,正如砂石和水泥对于建造房屋的重要性一样,它们也是构建心理学大厦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若未能从这些基础概念入手,我们将难以真正踏入心理学的殿堂。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索其他重要的心理活动。
五感作为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使我们能够感知并认识这个世界。这种感知外界事物的活动,并非完全随机或被动,而是蕴含着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相对持久的主动知觉,我们称之为观察。观察并非简单的消极感知,而是伴随着积极的思维过程(我们尚未详细讨论思维),因此有人将观察形象地称为“思维的知觉”。
值得注意的是,观察并非仅限于视觉层面,而是各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通过观察,我们能够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感性材料,为后续的思考和行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观察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形成记忆,将信息有效地存储于个人的知识库中。
此外,观察还与另一个我们熟知的心理现象紧密相连,那就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两大特征正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外部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内部的思维活动。例如,当一个人凝视远方并陷入沉思时,他可能正陶醉于自己内心的世界。由于人类的思维具有“单线程”的特点,因此很难同时关注多个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未曾注意而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视而不见,比如自己家的楼梯有多少级台阶没有一个人知道。
回想起当初上学时的一节心理课记忆尤深,正在上课,教室突然闯进来两个人,吵吵嚷嚷的上了讲台,并在讲台上打了起来,一个人抓住另一个人的胳膊扭到了背后,被抓胳膊的那个人顺势转了一下神,用手卡住了另一个人的脖子,过程中还不断的互相问对方“服了不?服了不?”老师被迫退到了讲台下面。同学们有的尖叫,有的大声请求老师报警。
时间不长,两个人叫嚷着出去了。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说:“大家都看完打架了,请同学们告诉我,刚才打架的两个人分别穿的什么颜色的裤子?”原来,这是老师故意安排的情节,目的就是说明人们在对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会忽视未受注意的部分。结果是全班几十个人,只有几个人看到了两个打架的人都只穿了大裤衩。
严格来说,注意本身并非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而是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同时产生的。正是注意的存在,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方向,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避免了大量无关信息无差别地涌入大脑造成心理负担。
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