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是《绝命海拔》,原因是前一段时间去了北京再回来的火车站买了一份北京晚报阅读,在其中艺评的部分看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平静叙事暗藏着人生的残酷与诗意》,同时在实习阶段有听过一个人称毛毛的演讲过他攀登珠峰的过程,期间还看过他实拍的景象,至今回忆起来还有印象。
其实应该说现在这个阶段去攀登珠峰的风险和十几年前相比风险系数应该有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一方面有着前任的经验,一方面天气预测、攀登技术装备都有了很好的提高。但是电影为我们所写实描述的1996年的一群登山者,虽然也有相关的装备和不断地适应性训练,但是还是很具有危险性的。所以看电影之前我也一直有一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问给那些在攀登珠峰中遇难的人。一是,你对你做的这件事情能成功完成安全返回的把握有多大?二是,放着平静美好的生活不去享受,放着至亲至爱不去守候,却因为可登可不登的山而丧命真的值得吗?说实话电影看完以后,其实我似乎并没有找到答案。
但是电影中平静的叙事力量,以及对攀登过程中艰巨的过程和人的顽强抗争的展现是让我甚为佩服的。电影前半部分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攀登珠峰需要做的种种准备,并且这个活动是需要很高的门槛的,除了身体条件外,还需要一笔巨额资金的支持。“山高人为峰”不仅仅是开阔眼界,也需要经济实力。影片的后半部分着重叙述了三支攀登团队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艰险,一方面我们会为各个角色攀登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险境而揪心,同时我们也同样能为登山者最后攀登到封顶感到欣喜。总之电影的一个成功之处是让观众最起码是我随着情节变化而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变化。很遗憾的是最后主人公布尔没能下山,他的尸骨将永远埋藏冰冻在了珠峰上。这可能就是生活的残酷之处,生命的总结往往没有先兆,它来的如此猝不及防,以至于来说声道别的时间都没有。
影片中有一段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选择来攀登珠峰?大家的回答原因各异,有的是只为“山,就在那里“的内心冲动;有的为了能够替孩子们树立榜样,完成自己多年的攀登梦想;也有的已经攀登了7座大山,只剩下最后一座珠峰的圆梦女人。和好莱坞常有的宏大主题相比,这些人的梦想都太平常了,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平凡人的平凡梦想才让所有的人相聚在这里共同攀登珠峰。
的确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成攀登珠峰这件事情的,当我们真的攀登上去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其实这是我所欣赏的观点和我所践行的生活态度。或许此生我都可能完不成登顶珠峰的这个事情,可是我也想去多多体验一下生活,多多体验一下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在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身份我们也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此生,目前为止我登过的最高的高度是黄山1850米。或许将来还会去攀登更多的山,自己主动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人生就是这样一座山翻过去还会有下一座,无论你怎么样,山,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