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艺爱好者,我向来听到的文青词语都是贬义居多,大概文青在当下已经成了矫揉造作、不学无术、无病呻吟、一事无成的代名词。
当然,有这样的人,但我倒不是想为文艺青年正名,我只是想为文艺正名,文艺是无辜的,错在一些人的误读误用。
文艺的好处很多,读经典名著,看文艺电影,或者说经常听一些歌等等,这些东西除了给人带来自由散漫的感觉,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一是丰富情感体验,当然这会让人容易变得敏感,在很多书籍或者电影中,那些看似虚构的人物故事却因为戏剧性、概括性、提炼性等缘故有着比现实生活更为真实的情感,为我们预先提供了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有的情感模拟,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单调的经历,获得了层次性和复杂性上的拓展。二是刺激表达欲望,当然这容易让人刻薄,首先文艺作品看的多了,会让人有种“高于常人”的错觉,其实除非以此为生,否则单是作为兴趣的话,彼此并无高下之分,再有就是文艺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表达欲望,难免让人说话语中带刺,好带批判口吻。
当然,文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用简洁传递复杂,能够形象生动地拓展定义呈现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读杂书,丰富知识结构,丰富对人性的想象力
那么,为什么文艺青年会有那么多值得吐槽的点呢,我想是因为在喜欢文艺的道路上有很多陷阱,有不少人不留神就进去了,有几个问题是初级文艺爱好者需要厘清的:
一是文艺与生活。不少人喜欢文艺初衷是为了打败无聊,寻求意义,但要注意不要陷入另一种无意义或意义错乱,文艺是一种爱好,除非要作为专业,否则不要太深太偏,节制精力,文艺指引生活为佳,文艺和生活两不相欠也好,文艺起码不要辜负生活。文艺青年最怕得文艺病,把浪漫主义弄成浪费散漫主义,拖延症,总是纠缠自我,拧巴。要学会首先把文艺只当做爱好,滋养自己,但不必自矜自持,也不可自怨自艾。有些人总担心自己不够文艺,想竭力得到真和美,努力试图将庸俗逐出生活,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存活在真空中,好的文艺,是让你懂的美,也理解丑,或者不理解也行,接受丑的存在。
二是文艺与实践。前面说过了,文艺的好处是可以准确地帮你梳理自己的情绪,但坏处也是让我们误以为梳理完即是清算,可生活中往往写下不等于完结,很多人是解释完自己就顺手放过自己,开始享受一切了,一切文艺的力量,都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才行,你懂得了美,就去践行美,否则知与不知又有何异。
三是文艺与创造。文艺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审美,助长好美恶丑的风气,当然有鉴别力是好事,但要避免看进去看不出来,否则创造力和想象力会被压制,要纳入也要会输出。
总之要把握好文艺住妙处,增加情感体验,关键是知行合一,如何让那些细细密密的情感体验妥帖地融入你,不一定要指导你的现实,起码可以并行不悖。
文艺与现实,文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文艺会不会辜负生活,那些伪文艺的坏处是什么千万不要读完写完就当活过来,要么照你读的那样活,或则活完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