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并无观点
很难说清,我们是在构建自我还是在失去自我。
【分享再感悟】
1、随遇而安:解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为什么要阅读,怎么阅读。人不会在漫无目的的情况下,坚持做一件事情,阅读需要一个目的。
阅读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好,那么,我们原来不好吗?为什么阅读会使我们变更好?阅读能帮助我们了解内心吗?我们为什么要通过书籍了解自己,未谋面的作者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吗?
书籍是工具,是了解自己的工具,同时也是了解别人的工具。书籍能给我们知识了解世界,却并不能真正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我们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能够从书籍中获得认同感,这本书对自己才是有用的。所以,书籍只是在印证你原来就有的感受。与自己无法产生共振的书籍,对自己的用处并不大。
至于了解别人,我们可以可以从对方的行为中对这个人定性,分析他的行为模式。人最不喜欢被别人操控,但由于看不清自己的行为心理,我们太经常被操纵着,我们看不清本质。商业上有许多这种例子。
然而书籍遍布,懂得阅读的人却没有多少,许多人局限于自己的视角,坐井观天。
2、赵周:用拆书法练内功
成人教育,就是要对症下药,而不是从基本功开始。聚焦于问题进行阅读,快速解决当前问题是关键。
有多少知识是自己不需要学习的?有很多。知识如浩瀚星海,没人能把一整片天空装进一双眼睛里。那么对于知识的取舍就是必须的,此时的书籍全然为一个工具而不只是一个知识承载体
此时,与其说读书,不如说是获取信息。我们需要把握信息的来源,有针对性搜寻信息,提取出有操作性的信息,应用于解决当前问题,毕竟,此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非了解知识。相对于书籍,更重要的或许是提供信息的渠道,信息不止书中有,但是书籍的可信度比其他来源高,全面性也好。
3、汤小小:如何写一篇受欢迎的公众号文章
阅读者处在一个被动接收的位置,他们需要的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文章必须在理智或者感性上让他们产生情绪波动。
写出让读者喜欢看的文章,就要写出清晰易读最好有画面感的文章,或者是有争议性的文章,或者密切关注当下热点,写热点文章。
大众的阅读口味几乎不会变,所以掌握规律,是可以做到吸引眼球的。一个有噱头的名字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有质量的内容是留住读者的第一步。这时候的作者更像是一个推销员,要关注的不只是文章有多好,而是文章对读者来说有什么用。
4、坤龙:公众号如何快速涨粉?
商业行为,就要体现商业价值,一个公众号的商业价值从粉丝中来,有效的粉丝是一个公众号运行的目标之一。
内容领域市场这么大,没有人有这个胃口和能力独吞,锁定目标人群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升粉丝转化率。文章推广有技巧,切忌自说自话,无法给予用户使用价值的文章,一定要在体验上取胜。
同行之间的互助,每个领域会有自己的一个金字塔,和同等级的互帮无助可以有效打开市场,收获更多的粉丝。找到稍高等级的人员,能够获得平台露脸的机会,打开自己的知名度。在一个圈子中做事,不可能不碰上这个圈子里的人,每个行业已形成的规则不要轻易打破。
5、哈默:如何通过多平台写作,持续打造影响力
影响力就是价值体现。多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变现和引流,借助平台的势让我们迅速得到曝光。前人走过的路,一定都能总结出一定的套路。如分享中的平台开通顺序,对于一个外行来说,省去多少对时间的把握,迅速入驻。
6、随遇而安:解读《写作法宝》
写给自己看,乐趣在于释放自己的情绪;写给别人看,难度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写给自己的,要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写给读者的,要表达出读者的心情。
把自己和读者割裂,做一个冷静的撰稿人,是专业,把自己和读者联系起来,做一个情绪的带动者,也是专业。
7、天天:我如何两年内勾搭到上百位牛人?
必须承认,都是人,但是不同人看到的世界差异会是巨大的。要打破对这个世界片面的判断,就需要参考别人眼中的世界进行修正,要有能力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
创建链接是认识世界的一个入口,也是个获取反馈的最佳途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它不仅有行动,还有思想,不仅有逻辑,还有情绪,从人身上获得的经验知识,会比书中更加立体全面,书籍只是思想的残余,书籍脱胎于思维,而不是人的精神。
8、戚泽明:如何用故事思维设计一场演讲
人是视觉性动物,无论我们是在看文字,还是在听声音,最终都会在大脑中转化为一幅画面。只有逻辑没有画面的演讲,观众是很难吸收的。
所以,演讲的目的需要通过给观众绘成的画面来达到。对于演讲来说,画面感不是通过预备文稿就能传达出去的,舞台上的一切,包括舞台灯光、PPT效果、演讲者的肢体和声音,都是构成画面感的一部分,把笑话讲尴尬的大有人在,所以,演讲需要练习、反馈、调整、再练习。
9、随遇而安:解读《主宰演讲台》
演讲的受众并不是全体观众,演讲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暴露在灯光下的演讲者需要和隐藏在人群中的听众进行交流。
能否产生交流,其主导权在演讲者手中。演讲演讲,台上的人并不是他自己,他是主讲人,更重要的,他是个主演人。形象、动作、声音、内容、活动,观众是体验者而非只是听讲者。
10、飞鱼船长:打造个人IP的运营思维
形象是用来塑造的,我们可以有方向感地塑造自己的形象,成为别人的印象标签。
每个人是个个体外,还是一个信息源,我们都有能力向外界释放出信息,我们的形象,就是别人接受到的我们的信息总和。可知,信息的释放是有选择的,所以形象的建立是可以DIY的。
打造自己的IP,是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人满为患的世界中脱颖而出,不至于被淹没,我们的IP是我们的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11、Bobo老师:让你的声音成为你的名片
形体会是一张名片,做事方式会是一张名片,个人IP是一张名片,声音也是一张名片。形体名片服务于视觉,做事方式服务于认同感,个人IP服务于记忆点,声音服务于听觉。
通过声音说话,能够传达气息是否稳健,能够传达自己的情绪,能够传达对自己的控制力。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和什么话都全盘托出,就是对自己控制力不够。不止是对说话内容控制,还包含对声音的控制。
12、筝小钱:解读《奋斗的正确姿势》
奋斗,是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不论是人脉、技能、品格,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职业转折的存在,莫不是因为你对公司而言,不可替代性太弱,就是公司对你而言,可替代性太强。
13、V先生:《九粒珍珠和一根金钱》
人生,最终在于自圆其说?
我们会困顿,会困惑,我们在许多看似无解的漩涡中盘旋。外界在问我们要解释,我们却想问世界要个解释。我们只能自己给自己个解释。
我们用各种方法拆解人生,形成准则,勾勒行为界限,我们都被要求能说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说给自己听,然后试图说给别人听。
我已经在胡言乱语了。
我们在不断接收别人的观点,在不断吸收知识。我们都问过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并不是在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们在成为一个别人都认同的人,就连我们的想法都是别人给的,我们看似选择权有很多,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选择吗?
我们在做着书里让我们做的事情,做着集体都在做的事情,我们会以为我们的个性还在,其实,我们的个性不过是每个一样的人头上戴着不同的帽子,用知识堆起来的帽子。我们的思维是自己接受的知识的总和。
或许,我们并没有在选择思维,我们在被思维选择。我们选择了知识来当我们人生的领航者,我们不是变成自己要变成的样子,我们在变成书籍想要我们变成的样子。
读什么样的书,就变成什么样的人。个体的意义,和个体的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会不会刚来到世间的生命本没有自我,是知识和思维在消亡自我的同时也让我们构建了自我?
当然,我们的想法并不重要,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对别人来说才是重要的。个人的成功其实是群体的成功,个人追逐的幸福,是一群人的幸福。成功和幸福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概率结果。
停止感慨无常,停止触碰知识的时空界限,就像平面生物无法理解立体世界一样,我们也无法探查更高维的视角,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活得恣意,那么解释是从何而来的就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