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坐上了从合肥去武汉的动车,从17号到20号这四天中有一些值得留下的片段,记录在此。
热干面的街头巷尾
老师傅的身后是一个并不太大的店面,店面的招牌比老师傅面前的桌子还大。老师傅坐在一个小木椅上,右手边的箱子里面放满了倒扣的纸碗,面前的桌子上则放满了一桌子包装好的豆浆。老师傅就这样手攥着钱,坐在路边自家的店面前。人多的时候,右手边会从店门到路边排着长长的队伍,顾客经过老师傅右手边的时候把钱付了,领了纸碗,就径直排着队进了店面。
实话说,这个店面小到基本上就只能容下两个煮面的厨娘。顾客把纸碗放在了厨娘面前的架子上,厨娘把一把热干面从热水里面一捞,问清楚口味把调料依照自己早已熟稔的顺序加进热干面里面,这面就成了。顾客拿到面后自行把浓腻的芝麻酱混着葱酱菜搅拌就可以嘶溜溜地开吃了。
大学在武汉生活了四年,学校里面每个食堂的热干面吃过不少,同学来武汉也陪他们去蔡林记吃过机会,但总觉得这些都不算是正宗。真正的正宗地道的热干面只有在当地居民区生活的街头巷尾才会找到。
顾客们一个接着一个手捧着搅拌好的热干面,匆匆地接着又走在了上班的路上了。
阶层和资本利用
在沿江大道旁边的一个银行的老式建筑门口,一个身穿工作服的银行工作人员接待了两个身着黑色西装手提公文包的重要人物。带领着他们进入了这栋大楼。
还是在这条沿江大道上,马路对过,在修建的武汉科技馆门口,从早上九点就已经开始排着的长队,从绕着圈,从台阶上绕到了台阶下,再在台阶下面的平地上九曲回环一直延伸到旁边的公交车总站。眼看着队伍将影响到旁边的交通,快十点半时,工作人员将后面一部分队伍引到了全面一列队伍的旁边。前面的人一看不乐意了,带着武汉的抑扬顿挫的腔调,做一个“劳资”右一个“劳资”的开骂。后面上来的也不是好惹的,也跟着后面对骂。再后面更后面的,看到前面骂成了一片,也起了哄,趁着机会,钻到了前面。“喔!”队伍一哄而散。
沉睡着的美术馆
姑娘起初坐在房间中央供人休息的长条形凳上,我们走进来之后,她开始绕着四周墙壁上的画展绕着圈子打着转,从一个展馆走到的另一个展馆。我们离开房间时,她又静静地坐在了那个长的条形凳上。
从一楼到二楼时,一个馆长模样的人在我们前面先走进了二楼的展厅。展厅被分割成了几个小的区域。转过一个转角,正面对着的就是一个长桌,长桌上等间距的放置着展出的照片。在照片旁,绿色灯罩的灯发着微黄的光。一个身着黑色工作制服的馆员在灯下趴着小憩,天花板上下来的暖气将她的发丝吹动着,摇摆着。似乎是感觉到上司的来临,馆员倏地一下就醒了过来,整理了一下头发,坐直了身子。
熊孩子的博物馆和科技馆
- 博物馆
“看!这个骨头这么胖,一看就是吃多了!”
看妈妈自顾着看展览,没有搭理自己,小孩子忸怩着身子,盯着那个骷髅继续说到:“快醒醒!看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在睡!!”
这下那位妈妈反应过来了,赶忙拉着孩子的手,“嘘!” - 科技馆
“快让开,别夹着手!”一位母亲大叫道。她面前的是一个可以互动的展品,主要展示滚轮从高处滚落后可以爬升到比初始位置更低的位置。说实话,这个展品的在整个科技馆互动展品里面趣味性算是最低的。但是在孩满为患的科技馆里面,能获得与展品互动的机会也算是很激动的事情了。
那位母亲说了那句话之后,周围的孩子都被吓出了,不自主地往后退了几步。母亲把展品上的那个滚轮提溜起来,对自己的孩子使了个颜色。孩子晃过神来,屁颠地跑到母亲身边,享受着周围孩子的羡慕与不开心的眼神,“哈哈哈!”一松手,把滚轮从高处滚落了下去。
直立铁皮火车的七小时
“一看你还是学生吧,去哪啊?”一个长得像极了罗永浩的胖小伙子问我。此刻,我们站在只能容下三个人宽度的车厢与车厢中间的过道里,我和他之间就只隔着一个人的宽度。在我们两旁,本来是留作通行的空间也被人肉和行李填满了。唯一还能在车厢里顺畅(没有人去阻碍)通过的就只剩小餐车了。
“嗯,去合肥。”这个时候,我已经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面保持站姿三个多小时了。列车却又在途中熄了火,停了下来给别的车让道。本来就被太阳晒的铁皮车厢,没了行进时由于内外气压产生的风,一下子热了起来。
“喂!喂!喂!”看着胖小伙子点起了香烟,站在胖小伙子旁边的姑娘叫唤了起来。“车厢开的时候你吸烟无所谓,现在车厢停了,你算是积个德,把烟掐了吧。”
胖小伙笑嘻嘻地冲着那姑娘打趣:“就一根,一根!”于是,混着汗臭,旁边厕所的恶臭,烟味毫无悬念地也加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