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正是在破坏孩子们成长的内在规律,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然后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
那么,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不知你身边有没有喜欢体罚或者打骂孩子的父母,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似乎成人对孩子出言不逊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作者提到,大人必须要知道,受训斥和挨打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和正常的孩子将会有非常大的差别。
比如,他们会表现得概念不清,大脑相对而言比较糊涂,不容易看到客观的、实在的东西,对外在的事物过分敏感,这影响了他内在心智的发展。
他们往往记忆力较弱,不容易看到客观事实,他们看待世界的出发点往往基于需求和仇恨。
比较而言,那些得到爱和宽容的孩子在组织自我的过程中,因为区分能力没有受到伤害,他们对事物的把握会非常清晰、准确,并能够很好地把这种感觉确定下来。
所以作者认为,这种打骂体罚和没事“逗”孩子是一个道理,都是不可取和不应该做的。
因为这么做的本质,都不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正确的训练。换句话说,这样的孩子就是被“教”出来的,或者是人为刺激出来的。
正常情况下,思维对小孩子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思维活动本身对小孩子来说也是一项新鲜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被训斥和打骂的孩子,就不再思维。表面上看,这样的孩子反应很快,但这种反应并不经过大脑。
作者说,这些孩子因为被训斥和打骂,形成了类似于“一吹哨子,狗就吃饭”的条件反射。
靠这种条件反射建立起的快速反应,看似聪明,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学习和创造力都不会好。
原因就在于,智力的形成过程,必须经过大脑的认知过程。而这种不经过大脑思维就做出的反应,实际上并不是智力反应。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宽容,而不是打骂和体罚。
毋庸置疑,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到底什么是“爱”,你有没有想过?
前面我们提到过,作者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在本书中,她详细解读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什么又是在“爱”的伪装下的伤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