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住的小区布局是环形的,把所有的楼分成3个院,每个院的楼围绕成环形,中间区域就成为绿化空间、广场、儿童乐园。
这样的布局就使得我们轻而易举地看到隔壁楼和对面楼的阳台、客厅,甚至房间的窗帘拉开,还可以透过整面玻璃墙窥得内房境况。
闲来无事我就喜欢趴在阳台上发呆,顺便窥探窥探邻居们的家。由于我住的是两房一厅,阳台类似正方形,而看过去左边楼房似乎是三房甚至四房,他们的阳台长度至少是我这边的两倍,豪爽任性的气势傲居一方。那么在阳台的利用方式上,有高度的可操作空间使得各家阳台有各家的精彩。有的种了满满的绿植,生活家的气息溢出楼外;有的摆设了茶饮家具,雅致一隅使人羡;还有的空空如也,只有每天变换晾晒的衣服和被子……
客厅也是一道道风景,能看到刘畊宏女孩的努力,也能看到老小共享天伦的温馨场面,甚至还可能看看别人家的电视节目。
更有意思的在楼下,这是一个养生氛围浓郁的社区,即使下雨天(只要不是瓢泼大雨)也有不少人撑伞漫步。因为道路不大,还是环绕路线,走在路上就很容易听得见别人的谈话,我就曾散着步竖起耳朵听别人聊什么,有做生意亏了几十万的,有隔了十多年无奈生二胎三台的。还有结伴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以及他们一见面就喋喋不休互相吐槽的妈妈们。
看了《乡土中国》,便联想到农村,鸡犬相闻、互通有无,现在也有。生活方式有一些更新,比如不是种田种地,没有太紧邻的血缘亲属(噢,小区也有不少父母住一套房,儿子住另一套房的)。但整体的村落布局正是农村的结构,运作方式更加法治。
本质上我认为自己还生活在农村里,但方式整体是螺旋上升,人与人的纽带联系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