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才能抓住机会看清未来呢?
1.机会只给准备的人
1990年,教育普及率并不高,有些人不识字更不会写字;2000年,基础教育的普及,对85后来说拼音属于最普及的教育;2013年,自媒体兴起,宣扬自己思想的成本降到了前所未有低。同时也让公众号,专栏写作这类工作者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同一时间来自起点的文字工作者们也用他们的方式赚到满意的收入。
我们的一生在回忆过往的时候会怨恨当时自己抓不住机会。但事实很可能是:
那些机会可能至始至终都不是你的
彼时往前30年,很多东西其实从许久前就有线索了。9年义务教育把拼音、识字的基础打好。然后持续5年前甚至10年的不断准备,微博网红不是3个月集训出来的,起点写手也不是培训班里生产出的制式产品。这些都是3年或5年从小事从基础开始积累,向阳而生,从无到有生长出来的。
比如起点很有名的唐家三少,年稿费能排进世界前十。但是:
2012年5月初,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连续100个月“不断更”、总阅读人次达2.6亿的惊人数字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起点的唐家三少,年稿费能排进世界前十。在2012年5月初,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连续100个月“不断更”、总阅读人次达2.6亿的惊人数字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相信进行公开写作的人,都明白不断更这三个字背后究竟多少付出和努力。
2.一代和一代之间的区别
机会从我们面前溜走时我们感觉不到。2001年,英语正式加入了小学教材。那时候的我,一直有个疑问,学英语究竟有什么用?
我甚至都没有见过外国人,并且那时候坚信自己这辈子都不会怎么见外国人。这个思想直接导致高考中我英语只有70/150。从概率上算,去掉作文这个结果跟全部瞎蒙也没啥区别。
而2019年,我的疑问和想法得到解决:
2001年的我,当时的认知水平是无法想象多年后有一种交互联网的东西,真的能链接起地球上任意两个人。想不到2019年的我在一个项目中队友是一位俄罗斯人,一位巴西人还有一位德国人。
识字率教育普及的时没跟上,拼音普及的时有些人没学会,英语普及时我落后了。越来越多曾经被看成高端的技能成为了新一代的基础素质。变革到来的时候,无声无息。碍于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大多时候看不清。等发现时,一个激灵,接着付出曾经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奋起直追,也还有一线赶上的可能。又或者说:
等恍然发现时,想跟,跟不上。乃至就变成了彻底拒绝。
我比较年长的长辈们很多至今还在坚持使用方言拒绝使用普通话。我不希望下一代看到我时觉得这是个完全无法交流的顽固老头子。
3.英语之后的方向
我相信未来,英语会做到前所未有的普及。那天,在全世界网民眼前进行公开发言、写作都变成一件容易的事。而另外一个问题,当英语全民普及之,下一个趋势又会是什么呢?
编程语言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这些趋势姑且不论。当数字化产品越来越普及后,追求个性化、用户个人化是必然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前置条件是编程语言和编程思维。一门语言能直接影响使用者的思想。我知道你觉得不信,因为2001年我也是这么想的。学习编程语言了解机器的基础逻辑,掌握一个编程技能,绝对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