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前听过一个预言,大学里有一棵树,挂了很多人,叫高数。正式上课后才知所言非虚,夹逼定理,极限证明,课上听的懵懵懂懂,课下做题更是一片惨烈。
但假如我们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大学数学教育陡增的难度,未免有失公允。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下高中教学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就如我最近学习中常遇到的三角函数问题,反三角函数和余切根本不在教学大纲之中,至于和差化积之类的也刚刚从教学内容中被剔除。可是在大学的学习之中,从例题的编写到老师的讲解,都建立在默认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基于此,学生在听课或者理解例题的过程中出现断层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育,尤其是数学学习本就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知识拥有衔接性,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知识版块之间搭起一座桥。无论是预科教育,还是高中和大学教学纲要的对接,都可以让这座桥更稳健。
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大学老师提出“为什么那么什么都不会”或者高中老师说的“等到大学你们自然就能学会”,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似乎永远衡亘着一片灰色地带,无人问津。近年来关于新高考模式,高考难度等问题一直是教育讨论的热点,但除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核以外,命题或许也应该导向教育衔接问题。
让这片灰色地带清晰起来,或许也是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