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大概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杜甫的诗。小时候的我们对杜甫的认识大概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诗圣,和诗仙李白并称李杜。那么官方是怎么说的呢?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算是一位高产诗人,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这首《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估计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每一句都感觉大气磅礴,豪气干云。除去后面一句的无奈,确实很励志。直到我读了下面几首诗
咏怀古迹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聚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时春封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类诗还有很多,读的我也开始悲春伤秋起来,诗人的忧虑和郁郁不得志影响了我,让我不得不想了解他的故事!方知诗人所处的年代和背景是造就他性格的重要原因:早年曾游历南方的吴越、北方的齐赵等地,期间举进士不第;三十五岁时到长安求官,仕进无门,十年困顿之后,终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又经历了安史之乱,被俘脱险,终于潜逃得见天子为官,又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参军,随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剑南节度使严武镇首蜀地时,任严武幕中检校工部员外郎,翌年移居夔州。后举家出蜀,漂泊于鄂湘,卒于贫病,死在河上......
纵观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颠沛流离,国家动荡,这才让心系家国天下的杜工部变成了忧郁小王子......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常自比孔明,感受孔明一生丰功伟绩,“志决身歼军务劳”,终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境地。他在《八阵图》中写道虽然“江流石不转”仍然“遗恨失吞吴”。
其实杜甫的出身是让人艳羡的: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么一个活泼的少年,应该是众多少女眼中的王子竟落得如此结局,不禁唏嘘......
还记得那首《望岳》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时候的杜甫还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朝气蓬勃的后生。再看《前出塞》“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的不甘和悲悯。到老年“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与无奈。直至最后病死舟上......这就是一代诗圣的一生,在那个年代是如此寻常,却生出了伟大的高产诗人,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应珍惜。
当然我读诗是为了孩子,这里也用一首诗圣的诗表达我的观点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愿我们这些将这些知识的春雨无声的润化孩子们的心田,终有一天会花重锦官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