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列沃《玛侬·列斯戈》
1. 无懈可击的优雅,泪汪汪的伤感以及情爱和道德上的轻佻交织在一起,爱情及家庭场景成为描述对象。人们喜欢用缤纷的色彩和感人的口吻,用卖弄的细腻,对服饰、器物及室内装饰进行描写或暗示。这些作品根本谈不上严格的文体分用,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商品交易以及当时文化习俗丰富多彩的画面都被编缀到情节中去。
2. 另一方面,作者又希望我们认真对待他讲述的故事,努力使故事具有最大限度的道德教化和悲剧意义。普列沃试图通过一种堕落的性关系使读者产生愉悦感,这其实就是一种性刺激,这种性刺激总是带有伤感和道德的意味。作者滥用它引起的温情制造了一种伤感的道德观。
3. 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写实与庄重杂糅相间的中等文体风格——这部小说的结局甚至是个悲剧。
二、伏尔泰《哲学通信》
1. 伏尔泰在诗中用明快的节奏刻意挖掘他所理解的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揭露其极端的物欲,而描写又不流于粗俗。这种轻快而有激情的文笔出现在18世纪下半叶的启蒙作品及革命文学中,19世纪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得以发扬光大,到了近代则愈加泛滥。
2. 将一切问题简单化,把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一个互为反衬的对立结构。在令人眩晕、风趣而快速的叙述中揭示矛盾对立的存在;并且只谈到事情发生的自然根源,暗示了一种对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的特殊观念。不过这种反衬和因果只是因论战需要而臆造的,与一般生活经验完全不符。
3. 他的许多作品所涉及的日常现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但这个现实并不完整,被有意简化,因此,虽然作品有着严肃的教育意图,却仍然显得轻率而浅薄。
路易十四时代,现实和严肃这两种题材是严格分开的,而自18世纪以来,一方面,悲剧已失去了其主流地位;另一方面,现实与严肃趋于融合,中等文体的文学形式,如小说和叙事诗蓬勃发展。此时,在悲剧与喜剧之间又多了一种感伤剧。时代对崇高失去了兴趣,现在需要的是优雅风趣、丰富且理性的情感和有益的东西,而这一切大多是用中等文体来表现的。
这样的作品与古典主义文学作品不同,又是一种杂糅的文体风格。不过,无论在反映日常现实方面,还是在严肃性方面,它都做得很不够,不够深入。它不愿探究人类悲剧的根源,避免纠缠历史事件;无论作品中的现实如何丰富多彩,充满情趣,都始终是一种泡影。
三、圣西门《回忆录》
1. 圣西门很少管住句子结构的条理,也不在乎文章的内容是否协调,只是把脑海中浮现的一切都依照原样写进一个个句子。不按古典主义的和谐规则进行描述,却能从难以表述的真实中形成个人的和谐。
2. 他所表现现实的手段是完全脱离传统和谐,直接从任意的表象信息深入到一个人生存环境的综合体;通过他面对的任意一个感官现象所产生的、深入到生存内部的经验。
3. 他运用极端的真实,是为了真正严肃地、深入到问题之中对人物进行描写,甚至超越了单纯从道德角度对人的描写,进入到我们人类本质的幽暗深处。
4. 他的回忆录和日记,现实性与严肃的观察视角紧密相连。虽然他本人并不具备历史主义意义上的历史理论基础知识。他所描写的个人事件仅局限在单个人物身上,看不到超越个人而又具个性化意义的历史力量、不过,他生活的现实,那个让他施展才华、形态各异的现实,使得他书写的历史远远超出了道德和教育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