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写小说也一样,万事开头难。

徐晓青一整天都在琢磨这事,写什么?怎么开头?

写什么她心里是有计划的,可写的事情其实很多,过去现在,男婚女嫁,社会热点。可怎么给小说开头就觉得费思量了。

退休后,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她其实并没有多少事,孩子工作在外地,尚未成家,丈夫还在上班,中午在单位吃饭,食堂伙食不错。也就是说一整天,除了准备一顿晚饭,其余时间都是她自己的。况且夫妻俩已经是退休年龄段的人,晚饭自然是要清减的,不是说“早吃碳水、午吃蛋白、晚吃纤维素”嘛!

“怎么开头?”徐晓青强迫自己坐到电脑前,再次问自己。

少女时候的徐晓青对自己的未来有许多美好幻想,她觉得凭借自己的少年聪慧,这辈子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或是其他的什么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是她平生的心愿。

可转眼进入了退休的年龄,她既没有出什么名也没有成什么家,并且平淡工作几十年,也没有升得一官半职,又不太善于交际,没有世故人情通达的朋友圈,在别人眼里完全活成了志大才疏的模样。

这一点,她的表妹成了她鲜明的对比。

她表妹史雪梅年龄比她小一岁,徐晓青小时候去外婆家时,俩姐妹经常在一起玩耍,史雪梅带着她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唱歌、跳绳、踢沙袋,甚至下河游泳。

那个时候的徐晓青,是表妹口中的骄傲。因为徐晓青看的杂书多,学习成绩好,史雪梅和她的小伙伴不会做的暑假作业,都能从徐晓青这找到答案。

可两个人长大后走的路径却不一样。

徐晓青的人生轨迹是初中、高中、大学、工厂上班,五十五岁退休。史雪梅的人生轨迹是初中、高中、工厂女工、厂办学校代课教师,后来国家鼓励企业后勤剥离,厂办学校全部转入公办学校,史雪梅从代课教师一下子转正为正式教师,五十岁退休。

徐晓青的每一步都按部就班,史雪梅的每一步都精彩转折。她比徐晓青早四年退休,这还不算,退休工资比徐晓青还高出一大截。

大家庭聚会的时候,徐晓青最怕亲戚拿她和史雪梅对比。亲戚谈起史雪梅时,也都夸她世路通,会谋事。有一次一个亲戚背地里谈起她俩,开玩笑说史雪梅是可口可乐,徐晓青则是平淡的白开水。

这话传到徐晓青耳朵中时,她气了将近一个星期。

徐晓青退休后,觉得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还是要将自己以前的爱好捡起来。不管能不能成为作家,自己还是要坚持写一写东西,娱乐自己也好,否则就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因而从早晨到现在,她都在琢磨,文章该怎么开头。

脑中一片茫然,最后她决定还是先学一学别人的文章怎么开头。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这样开头的: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胡琴上的故事是应当由光艳的伶人来扮演的,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住琼瑶鼻,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然而这里只有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

正拉着,楼底下门铃响了。这在白公馆是一件稀罕事,按照从前的规矩,晚上绝对不作兴出去拜客。晚上来了客,或是凭空里接到一个电报,那除非是天字第一号的紧急大事,多半是死了人。

四爷凝神听着,果然三爷三奶奶四奶奶一路嚷上楼来,急切间不知他们说些什么。阳台后面的堂屋里,坐着六小姐、七小姐、八小姐,和三房四房的孩子们,这时都有些皇皇然。四爷在阳台上,暗处看亮处,分外眼明,只见门一开,三爷穿着汗衫短裤,两腿站在门槛上,背过手去,啪啦啪啦打股际的蚊子,远远的向四爷叫道:"老四你猜怎么着?六妹离掉的那一位,说是得了肺炎,死了!"四爷放下胡琴往房里走,问道:"是谁来给的信?"三爷道:"徐太太。"说着,回过头用扇子去撵三奶奶道:"你别跟上来凑热闹呀,徐太太还在楼底下呢,她胖,怕爬楼,你还不去陪陪她!"三奶奶去了,四爷若有所思道:"死的那个不是徐太太的亲戚么?"三爷道:"可不是。看这样子,是他们家特为托了徐太太来递信给我们的,当然是有用意的。"四爷道:"他们莫非是要六妹去奔丧?"三爷用扇子柄刮了刮头皮道:"照说呢,倒也是应该……"他们同时看了六小姐一眼,白流苏坐在屋子的一角,慢条斯理绣着一双拖鞋,方才三爷四爷一递一声说话,仿佛是没有她发言的余地,这时她便淡淡的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她若无其事地继续做她的鞋子,可是手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

这篇小说从白公馆一次晚上的来客拜访,转及三爷四爷和一大堆人物的出场,引出了女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后在娘家的艰难处境。

还是每天先学一些名篇吧!徐晓青对自己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