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笑去世了,事情几经波折,多次反转,曲折戏剧化的故事却没有创造奇迹,没能留住最珍贵的东西一生命。
一个身患重症的小女孩,因为一篇文章在社交网络上病毒式的转发,收获的捐款和爱心几乎和质疑与谩骂相伴随,成为了一个爆炸式的社会事件。事件中的每一个围观者也因为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自动成了一个传播链条上广泛意义上的参与者。
如果这是时代的进步,那么如何做一个好的围观者?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一个挑战。简短的回顾自己在这个件事情中的心理变化,能够收获自我反省和对于社会事件的正确打开方式的探索。
刚开始看到相关的信息,我是没有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病痛和情绪会触动人心,因为这样也会让人无意识的被动屏蔽和远离。这是生命和生物体的本能。这也是我喜欢医学,却没有从事这个职业的原因之一。
回避生活里那些沉重和黑暗的东西,不能把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可以让生活不会太沉重,可以更轻松和明亮一些。
如果没有阳光的照耀和温暖,阴影里的积雪和寒冰永远都不会融化。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这件事情,实际上也是自我人格的成长与完善。
善良和爱心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才是一种好的善良和爱?
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质疑罗尔的人。相信大部分人的出发点基于同情心和关怀。同情心和关怀在传导的途中变成了压力,一个好的初心在互动的过程中却让双方都非常难受。为什么会这样?
自己的道德标准怎么样使用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方式?罗家父女,一个和我没有生活交集的家庭。因为他做的一些事情和言论,让我心生怒火,这样的怒火抑制不住让我向外攻击。
回头去看,这样的愤怒和指责让我自己很吃惊,这还是我本来的想法和愿望吗?是我最希望的结果所应该采取的方式吗?应该不是!
自己的道德标准应该是对自己的约束,他人的行为从自己的角度看也许很荒诞,很不应该。但是因为他人的言行和自己的标准有差异。就因为这采取行动施加压力。是不是已经越过了个人的边界?
内心只做评估不评判不攻击,守住自己温和的善良应该是对一个公共事件正确打开方式。这样的应对方法会带来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