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大意是讲,孔子绝对不会犯这样四种毛病。一是凭空猜测,主观臆断,这里的“意”通“臆”;二是看事情绝对,想当然地以为会是怎样的;三是拘泥以往,固执己见,听不见别人的建议;四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
可以这样说,诸上所述的四种毛病,可谓是人们的通病,确实值得注意,需常常自我反思。
《吕氏春秋》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故事讲的是,孔子游学期间,受困于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一周都没能吃上一口饭。这时,大弟子颜回费尽千辛万苦,讨回一点米来做饭。不成想,米饭将熟,颜回接锅查看时,热气上升,房梁上积灰掉落锅中,颜回不舍得扔,就将沾染灰尘的那团米饭吃了,却不巧刚好被孔子看到。孔老师以敬先祖为由考验颜回,由此得知了真相,并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我们能相信的是亲眼所见,能依托的是我心之所想,但个中因由却是大相径庭。如果我们坚持所看到的,拿亲眼所见当作事实真相,“意,必,固,我”,那么颜回就真的被冤枉死了。
就是这样一件做饭小事,孔子都能做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条陈缕析,深入解剖,让我们看到背后真实的缘由和“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的实际成效。
这就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地方,作为一个管理者尤为是。
(关巍 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