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生下,呱呱坠地,大人们迅速托起,拿出准备很久的小衣服,小心不能再小心的给孩子穿上,双手托起孩子吻了又吻,同时送出各式各样的喜悦笑脸,教孩子文明修养便从这里开始。
零岁起的孩子大脑思维一片空白,生命旅程如同待开垦的土地,大人们注入什么,基本上就接受什么,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做什么样的人,家长们的言传身教起很大作用。
明事理,懂道理,爱生活,爱孩子的家长从孩子零岁起便开始规划孩子成长教育的方向,文明素质修养教育是他们的目标教育核心。
零岁开始他们每次托抱起孩子便微笑着对孩子说:宝宝你好,宝宝真乖,给爸妈笑一个,每天爸爸要上班走了,妈妈便举起孩子的小手摇摆几下:爸爸再见,爸爸平安。长辈们来了,妈妈又教宝宝说:爷奶好,外公,外婆好。别小看这些孩子还弄不懂的曰常行为,时间久了孩子便学会了礼貌待人,微笑做事。
几个月大的孩子,有了简单接受学习外界事物的意识,能模仿一些大人的行为举动,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大脑意识里留下一些印记。有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在家做全职妈妈,孩子平时,穿衣,吃饭,吃零食或一起玩玩具,妈妈总会教他们,说:这边是给哥哥的,这边是给弟弟的,这些是你俩共同的,哥哥难过时,弟弟会让哥哥多一些,弟弟生病,不快乐时,哥哥会让弟弟多一些,就这样妈妈教会了孩子,互助,合作,共享。有一次这位妈妈抱着八九个月大的弟弟到邻居家串门,弟弟手里拿着个大大的粉红色桃子。正好邻居家奶奶也带着快满周岁的孙子,这位妈妈便找来一把刀,把挑子一分两半,孩子一人一半,不料邻居家小孩把自己的一半狠咬一大口,然后去换:弟弟手里还没来得及吃的一半,大人们有些忙乱,担心孩子会闹情绪,达不成共识,那个孩子不护食。不料弟弟却慷概大方的递过去,接过对方的一半,甜甜的啃起来,才几个大月的孩子便懂得谦让,大人们有些惊呀?熟不知这是妈妈潜移默化影响教育的结果。那位邻家奶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孩子惯坏了,家里什么都是尽他一个人吃用,霸占惯了,一家四个大人围他一个人转。那位妈妈笑了笑没说什么,只要不触犯孩子的生存底线,孩子干什么,她都会支持。
孩子再大点,二三岁时便被家长们送进幼儿班。有了生活自理意识,语言学习能力,孩子们在相互学习,玩耍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团结,友爱,关心,帮助,尊敬师长,勤俭节约,热爱生活。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普通话,日常用语,听故事,讲故事,学会了简单的数学计算,学会了分辩对与错,正义与邪恶等等。一些人类文明开始在幼儿的思维意识中生根,发芽。
在上幼儿园的二三年当中,孩子由于认知意识刚刚形成,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能接受理解的人和事,出现心里障碍。譬如,有的幼儿不合群,孤独,自闭,有的孩子控制欲较强,爱发号施令,别的小朋友若不听指挥便大发雷霆,拳脚相加地打起来,有的小朋友调皮倒蛋,喜欢搞恶作剧,让别的小朋友拱桌子,爬凳子,甚至有的骑到其它小朋友身上,用鞭拍打着让其爬着走,当马骑,等等好多好多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孩子们生活中发生着。这时候作为家长,老师应及时沟通,公平公正的解决好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耐心地引导他们,不好的行为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痛苦,多做些好事,大家就会快乐,大人小朋友就会喜欢的自己。对孤独自闭不合群的孩子,家长们更应该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内向自闭,还有的小朋友过于放纵,爱抓挠,打咬其它小朋友等等一些不友好的行为,基本上与父母的行为教育有关。奉劝一些父母大人,日常生活少玩几次手机,少打几副牌,少逛几次街,少参加几次朋友聚会,下了班早早回家,多陪陪孩子,多给孩子讲些道德文明的小故事,给孩子放放音乐,领孩子到大自然中享受阳光的温暖,到生活中领会人间的大爱与美好。醒醒吧一些粗言粗语,做事不符合伦理规范的家长,一些沉迷于自己的享乐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家长,你是孩子的榜样,你的言行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幸福,甚至影响到后面的几代人,爹是英雄儿好汉的俗语验证了父母对孩子一生所起的作用。合格的父母必定是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爱孩子爱社会的懂理的父母。
生活中为了孩子有些父母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爱好。二十年前有这样一位年轻妈妈,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上班,业绩很好,不过这个行业必须经常在外联系客户,参加培训学习,整天不能好好的照顾家。一天这位妈妈又要去县城学习,突然二岁多的儿子抱着妈妈的腿说:妈妈别干保险了,在家看我,听了孩子的话,那位妈妈很难过,确实孩子还小,需要好好照顾,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吃饭穿衣都很难照顾周到,上一次自己在县城培训学习七天回到家,孩子发高热,爷爷全然不知,孩子吃不吃饭,吃多,吃少粗心的爷爷都不知道过问。想到这些,那位妈妈当即给公司领导打电话辞了职,公司领导多次打电话让她继续干,她没有答应,因为她知道,生了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就必须对孩子的健康,学习,生活负责到底。陪护孩子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责任。后来儿子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生活的很快乐,阳光,顺顺利利地考上了本科大学,这时妈妈才回头找回自己自身的价值,应聘到一个单位,过起上班族的生活,结束了当全职妈妈的日子。
六七岁时,孩子认知自然社会的能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能力开始健全,这时候家长们就义不容辞地把孩子送进了学校。从这以后明智的家长仍然会和过去一样关爱呵护着孩子,孩子的健康,思想情绪,品德修养,学习好坏他们都操着心。但有些家长思维却错了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自己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就行了,甚至一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挣钱,升职加薪,进城,出省',出国等等,把孩子扔给长辈,学校,这样孩子缺少了心有灵犀的父母的关爱,一旦生话,学习出现了障碍,孩子找不到最亲最爱的父母倾诉:,又不信任别人,不愿找别人帮助,这样他们封闭的内心长期积压郁闷,便不再有阳光明媚,慢慢开始自闭,抑郁,有的看起来很活波,开朗学习优秀,这只是一种假像,但最后却结束了自己的青春,这就是他们从小缺少父爱,母爱的结果吧?遇事没有处求得帮助和关爱,自己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心理疾病长期不能疏通排除,最后便走上了不归路,他们有的是小学生,有的是中学生,甚至出国留学的高材生也没有躲过这种灾难。一些父母们醒醒吧,多抽出些时间陪陪自己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吧!
可能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政治上的风云人物,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王健林,马云,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艺术家,科学家,有的希望自已的孩子健健康康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但这些都必须父母付出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培养孩子。小学时代的孩子怎样去养育成为每个家长必须要负的责任,推卸和缺失,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公平的,不会是一个合格父母|。
说起拉扯教育子女,确是人间一大学问,没有模式,没有标准,都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人间也不会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但育儿的基本法则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父母长辈必须三观正。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家长要做好优化孩子心灵的工作,让孩子健健康康的学习,生活,快乐成长。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几家拉扯孩子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