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出现了一种厘金。厘金说到底就是一种地方税。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八旗军和绿营军显示出了其软弱性,战斗力极其低下。特别是八旗子弟,无论当不当兵做不做事,都能领一份工资。养尊处优的结果是,谁也不肯流血流汗,更不肯替清政府卖命。靠这些人打胜仗简直是没天理了。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允许汉族的地主办团练。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和培植了自己的势力,造成了后来的尾大不掉,最终形成地方割据。
最初,清政府给汉族地主办团练的政策是,自召兵马自筹粮饷。也就是说,清政府只给政策不给钱。当兵的好招,到处都是吃不上饭的破产农民。最难弄的是钱,所谓洋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钱,就没有人替你卖命,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啊。为了筹到资金,为了弄到钱,地方官们想出了厘金这个办法,厘金的最初设计,只是为了应付战事的需要,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算是一种地方税。但是地方政府尝到了甜头,这种税收就被固定了下来,成了地方的固定的税种。每一位地方长官,都对收取厘金充满了积极性,大干快上,一时之间,全国范围内局卡林立。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种类似强盗行为,被地方官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从此以后,大行其道,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各级政府成了穿制服的车匪路霸。厘金成为继地丁银和盐税之后最大的税种。
但是,厘金的设立,对中国的老百姓伤害最大,而对外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伤害。因为,在和外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中,都有规定,外国的商品只需要交纳海关关税,其他的一概不用交纳。这样,中国的商品,因为厘金的存在,成本越来越高,而外国的商品,成本却非常低。需要交厘金的范围很广。你走亲戚带几个鸡蛋要交,我出门打猎,带回个兔子也要交。反正只要你过关卡,除了空手的,没有不交的。我们本土的商品根本没有办法和外国的商品竞争。
厘金的设立,对中国本土的老百姓伤害非常大。更糟糕的是,地方政府有了和中央政府叫板的资本。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不再仰仗于中央。也就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来,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地方上出现了东南互保。地方为什么不听命于清政府?就是因为他们也已经有了雄厚的财政做后盾。雄厚的财政从哪里来?就是来自于厘金。
--从清政府开始,一直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央政府一直在努力的废除这种厘金。但是,都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央政府没有钱。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由于这种厘金的存在,外国资本在中国享有超国民的待遇,而我们中国的资本,却被迫承担超国民的负担。这也导致大量国内资本纷纷依附外资,披起了洋皮。还有的资本家,干脆躲在租界里寻求洋人的庇护。这也是为什么洋租界特别发达,而中国的内地非常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上一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经成为最发达地区,指的是世界上的。若没有内地的滚滚财源,单靠外国的资本,根本发展不到那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