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就是洗净,另有别字称“濯”。至今有温泉名“濯垢”。后来嫌涤字太雅,又有了口语化的“沐浴”。
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另有所指,是十二长生的第二位,排在长生之后。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不考虑玄学范畴,只依常人的生活经验,长生就是出生,沐浴当然就是出生之后把身体洗干净。
扩展它的意义,也就是任何事情发生之后都要先清理它与周边事物的关系,不然拖泥带水,无法继续。
我们应该都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那道一边灌水一边放水的数学题目吧?其实那就是在洗水池子。洗干净了,才能继续存水。这就是当年伟人说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迎接客人”。
回到沐浴,既然说了洗干净,那当然是说明身上有不想要的脏东西。
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我不知道;但起码对于此时此刻的我,这就是没用的脏东西。
但多数人并不能自知身上的污垢;即使在得到各种暗示甚至明示之后,仍然继续在泥坑里打滚的人,太多太多了。
更有甚者,有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制造和传递着“不干净”的信息。这种不干净未必触及了法律底线,但仍然会让观众和读者感到不舒服甚至更糟。
在五光十色的网络上面,就隐藏着许多这样的视频和文章。
好在它们通常都会配备一个功能叫“拉黑”。同学们,一定要善用这个功能啊。
这就是洗涤,这就是沐浴。
洗净的是你的心灵。
可惜简书没有......这是我最想吐槽简书的一件事,没有之一。
没有就没有。在心里建起黑名单就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开始。这种黑名单,就是修身,就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其实没有这功能,可能是一件好事。
《易经·乾卦》: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这句用现代文来表达,就是说你旁边人的平均水准,就决定了你的平均水准;如果你与这个平均水准相差太远,那么总会发生各种事情让你升到更高层次的人群中,或者不幸地跌落。
也就是说,我经常能读到什么样的文章,看到什么样的视频,见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大体上都是与我现在的水平相匹配的。
这种匹配,被资本利用,被大数据分析,都不必细说。
关键是要自知。
《析疑指迷论》说沐浴,由低到高共有四层:
下层下品:漱津;
下品:涤虑;
中品:消洒;
上品:清净。
不去考虑丹书隐语,仅从修身角度来看,这个顺序极有道理。
中品上品太难,就不提了。
单说这个“漱津”(就是咽口水),实际上是说一套健身的功法;而“涤虑”就是除去杂念。
什么方法去掉杂念最有效?当然是用正确的念头。
什么方法能让我不再看到不想看的文章?当然是我自己去写出我想看到、能看到、应该看到的文章。
写不出来,要分析是哪里出了问题。
出问题的地方,正是水平欠缺的地方。
补满了就能继续了。
如果只靠黑名单,总有一天会发现,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上,都没有什么文章可看。
你把世界拉黑了,世界也就把你拉黑了。
承认这世界的不足,也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是人格层面的提升。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无所谓黑名单了;不想看的,略过就好;实在有意见的,发个留言,也就够了。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我想在这句老话后面加上两句:
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为。
嗯,可能有点狂妄,但我挺开心。
从他律到自律,再从自律到自由。
这是无声的涤荡。
【2021年7月19日,春风作于竹风斋。正文1259字。】
【这是今天第二更,用了大纲如下:】
“沐浴”。--进水和出水。--有拉黑功能的主流网站,与没有拉黑功能的简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不必太在意这个功能。--心中的黑名单。--没有黑名单,人格的提升。--无所不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无所不能为。--他律,自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