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书名好像叫《少即多—北欧生活方式》,意思是讲,要学会一种少即多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能什么都想要,就比如,家里的家具摆设,每一件物品都很好,但是把家里的空间占满了,那就给自己额外增加了负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多少是一个量词,它需要我们给出具体的数字或分量,比如,我在减肥期间,就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食量,从多少大卡开始,严格控制摄入的热量,才能控制住体重,如果一时贪嘴,那就不要再想减肥了。要达到一个体重的标准,比如90斤,我还需再减10斤,这个数值,需要我以终为始,去计算自己每天要摄入多少营养,不是不吃,而是少吃、精吃,每天很少的食量,但里面要各种营养俱全,不可缺少。
这是从减肥来说,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比如,交朋友,是求朋友多,还是求三两知己,俗话说,朋友易得,知己难逢,朋友可以陪你喝酒吃肉,但只有知己才能理解和同频你,所以,我宁愿只有三两好友,也不寄希望于千万朋友。
再比如,学习也是如此,专长一项比样样都会一点要好,还是反之呢?过去的我认为,什么技能都要学一点,什么PPT技能、思维导图,表格制作,话术学习等等感觉自己学到不少,但在工作中使用的也不多,也不是自己的核心技能,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没有什么专长了,而在职场,需要的不仅是你的基本素养,发展到后来,需要的是你的独有的才能,而不是你的通用技能。
就比如,在我的工作的单位,我发现发展到后面,都是各自的特色技能,有人擅长演讲,有人擅长写作,有人善于社交,有人善于统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秒杀他人,是自己独有的专长。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越走越远。这也是少即多,精于一点好过点点俱面的道理。
少即多,拥有的少的,就会全力倾注注意力,把全部的热忱和精力都倾注于此,才有可能取得更理想的结果。
多则惑,拥有的多了,自然注意力就会分散,不会聚焦,能量是散乱的,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就如到超市购物,同一个品牌的商品,种类多了,选择就多了,选择多了,心就乱了,心乱了,选择就会出错,而一旦定下目标,非得某个类别的商品,那就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一心一处便是多。这个“多”字表示的是得到更多,收获更多。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多多益善,什么都希望多点好,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吃点希望多点,穿的希望多点,钱财权利希望多点,但凡,这些多了之后,人就很容易失去本心,漂浮在空中,无法看清自己了,有可能就是一时糊涂,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少即多,多则惑。我认为少不仅是多,也是一种得,一种明。克服自己的贪欲,保持清净之心,有了这样的认知,还需在身体力行上做到,否则并不是知行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