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高中开始存钱买书,现如今已经有满满四个书架了。
自己也没仔细数过到底有多少本书,都是我曾经为了购买而剩下的伙食费,当初就是想买来之后慢慢看,谁知我买下来之后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有些书都还没有拆封。看来我浪费了不少钱啊。
书已买回啦了,但我并不后悔,我喜欢呆在一个全是书籍的房间,睡觉都比较踏实。
这两天一直在看《解忧杂货店》,每天晚上,完成了当天的写作任务之后,我就会抽出时间打开书翻看一下,感受一下写作业大家那种文字的魅力,每每读后都会有一种要是能够写出这样的小说,我死而无憾了。
最近想了很多,我为什么要买那么多书呢?又看不完,就算现在集中精力,让我日夜研读,我至少得花上五年时间才能够把自己买的书籍看上一遍。
我购买的书有:
一、历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春秋左传》《明朝那些事儿》《东周列国志》《战国策》都是原本版的,书中不带翻译。
二、古代名著
四书五经《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古文观止》《世说新语》《素书》
三、文学类
四大名著、唐宋八大家散文(原本版)、曾国藩、王阳明全集、各种小说(国内外经典小说我都有,就不一一列举了)、各种杂志(哲思、小说绘、故事会、最推理、意林、读者等等)
四、专业书籍:各种法律规定、实务操作书籍堆满我整个书架,目前还在增加。
以上这些书籍,我自己估算了一下,看完一遍得花好长时间。
现在时间没有学生时代那么充裕了,体会到了贪多嚼不烂的滋味,那就是我什么都想学,可是学了之后又总感觉学一样的时间都不够,更不用说把各个专业都学上一遍,最终会造成我学哪一样都不精通,知识略知一二,皮毛而已。
因此,我决定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在今后的时间里,先专心一两件事情,其他的就先不管了。
每次逛淘宝,看到想买的书,也不会再冲动下单,先耐下性子,把自己书架上没有看过的书籍先看完再说,如果看完了就多看几遍。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之前,已经阅读《二十四史》二十多年,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才能够写出这样的鸿篇巨制,由此可见,成功的背后需要怎样的付出?我想这《二十四史》,当年明月一定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而我除了《二十四史》之外,还有四个书架的书籍,大都是名著。要想把它们吃透,那得花多少时间才行?这笔帐一算下来,我还是老老实实收起我买书的心思吧。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与其看一百本书,不如将一本书读一百遍,收获会更大些。这个道理我现在才明白,书不是越多越好,把其中几本吃透就行了。大文豪这样的绝世天才,为了提高古文的写作水平,还在一遍一遍抄写《汉书》。而我们这些普通人生活在一个内心急躁的时代,每一件事情都急功近利,恨不得早上付出,晚上就会有收获,忘记了这一路的风景和快乐,有时候停一下,看看周围的美好才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好了,我开始准备阅读以前的旧书,这回一定要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