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航行一周的时间了,对咱们家长来学习的精神,我是非常表示赞扬和认同。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或许你并不认同,这也没关系。或者说这是咱们从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也是理解的。
7个小时的团体语音,值得吗?
下午从3点开始的语文阅读公益营团体语音辅导,进行到晚上10点结束,进行了7个小时的团体语音辅导。
可能有的家长会有些不可思议,这些人那么闲吗?花7个小时时间在一个语音会议上,这个时间我都能做多少工作,赚多少钱了。
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家长愿意在这个事上来花时间呢?
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我们为什么而来,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我的意愿又到底有多强?
那到底这几个小时,我又能收获什么?到底有没有意义,只有你来了就知道。错过了,只能代表时机未到,也不用遗憾。其实我今天下午也没有全程参与,有一些特别情况。哈哈。
我可能也是属于那类,我觉得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要去做。所以我说是时机还不合适。
有意思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那在会议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男孩妈妈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模样是:爱玩游戏,抵触学习,讲条件;
而女孩妈妈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模样是:理解能力差,不爱表达,容易情绪化。
当然,这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孩子的先天能力不足或者是孩子身体的缺失等。
这是为什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在想,我们到底是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的“叛逆”呢?
我们是想要一个心理健康、爱表达的孩子,还是想要一个乖乖听话,“假”学霸的模样,但不爱跟我们表达的孩子呢?当然也还是有“真”学霸,学啥就像啥,这个比例比较小而已,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跳楼事件引发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最近各大网站上,频频爆出有孩子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跳楼的事件,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很害怕有一天,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我在想:当下各方面环境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的心理、以及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却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呢?真的只是家庭的因素,绝不仅仅是这样吧。
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就会受到社会,家庭、以及其他群体的关注和影响,那么,那些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的,不仅仅是来源于最亲近的亲人,而学校作为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教育的主题,对孩子无疑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相信,一个孩子的问题产生,不单单是父母本身的原因,还有家庭环境,以及跟咱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学校、老师、同学、朋友都有着必不可少的关联。
孩子去学校学习,会受到老师的影响,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会发生一些冲突,而同时如果老师也只是关注孩子是不是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或者还去责怪,体罚孩子,这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否会因此受到一些伤害,而他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当下的不良信息,会像《共读绘本的一年》中说的那样思考问题,“我属于这里吗?这里有人关心我吗?”
而往往回到家里,孩子害怕去表达自己,或许也不知道怎么去跟家长表达,家长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许会责怪孩子“怎么回来这么晚?作业又不认真,怎么这也不会啊?”等等责怪孩子的话,此时孩子可能要么回避,要么用哭泣来表达,又或者用逃避作业这个事来让自己舒服一点。
因为只有作业这个事是别人不无法替代的,而他自己可以做主的。
孩子可以选择学好,或者不学,也可以选择今天认真写作业,也可以选择马虎对待。
这或许就只是他给自己的一种缓和情绪和委屈的方式。
虽然他内心非常清晰,我不完成作业,家长是一定不能接纳的。但他会不断的去试探,讲条件,慢慢的突破咱们做家长的边界。
一直到今天,咱们可能跟孩子已经不能沟通,交流。又或者说只要咱们说到“学习这件事”,就像传闻中“鸡飞狗跳”的模式。
大时代环境下的教育,孩子“叛逆”本后的声音是什么?
咱们再回到这个大时代环境下,几乎是所有家长都在往前赶,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特长等。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那时候,生活条件确实是上升了不是一小步,从物质条件来说,可以说是很幸福了。从社会环境来说,真的太不容易了,也太累了。每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可是,我想问,有几个真的是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呢?到底是你自己曾经的愿望没有被满足呢?还是你害怕孩子像你一样呢?又或者你害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你关注过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吗?我特别想替孩子问一句:“你有问过我想要什么吗?”
可能咱们小朋友,今天想吃一颗糖,这么简单的需求,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都是特别困难。有家长肯定会质疑,你也太夸张了,吃一颗有那么难吗?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是真的真的太难了,缺的不是买不起,而是这是家长的一种“爱”的表达,有家长一定说过这样的话:“糖果不能多吃,会长虫牙的,我是为了你好。”
可又有多少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不断的做伤害孩子,伤害家人,朋友的事呢。
咱们小时候,父母也会常说:“你要加油读书,要努力,以后才有出息,我是为你好。”
我们会发现做家长会感觉好难啊,越来越难了,这孩子真的太不好教了。是啊,这是真实的,也是大教育环境,不是咱们一个家庭的孩子是这样,而是大众的孩子们都这样。
当下环境要求是要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而又必须完成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会一板一眼,完成最基础的东西,每天就抄生字,背课文等,而且很多学校、老师、家长也都还没有,从这个老思维中跳脱出来。
很多孩子只所以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可能是他们觉得,当下这个学习已经不足以满足他,没有任何挑战性了,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甚至是无趣的。这跟咱们大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对一个人、一个课程没有产生兴趣的时候,我们也是会不重视,不想要的。
电子产品到底要不要接触?
那咱们再来说说,大家最头痛的“玩游戏,刷抖音”,请问有几个孩子是不玩这些的呢?那家长也都知道,这个玩多了会上瘾,甚至会沉迷,也会对孩子有一定影响,无论是从视力还是学习都会有的。
那别的孩子都知道,都在玩,你的孩子不玩,甚至不知道,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那是不是也跟社会脱轨了呢?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也许游戏,抖音也只是孩子缓解自己内心没有被满足的一种方式而已。
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或者说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快的适应社会,读书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绝不是唯一的。但如果真的不擅长,努力发掘孩子擅长的领域,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读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再回看过去的同学,过了10年、20年之后,真正在社会上有出息,有能力的,发展很不错的,又有几个是真正从北大,清华毕业的呢?甚至有些小学也没有毕业,根本连字都不认识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你依然会说:“现在社会不一样了,还是要读书,要学习。”
关于要“学习”,我是认可的。我自己长大后,会感觉自己书读少了而很自卑,因为脑子里没有墨水,会缺乏自信心。当下不想读书,不代表以后不想,我后来发现,真的有一天自己想要学习了,会想办法去多读书,比如上个月我又一次突破自己,读完了十本书并且完成了简单的书中内容输出。所以只要我们想学习,能坚持学习,一个人是一定会有疏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而且老天爷是公平的,当它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要你努力探索,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可能会发现,在某一个领域会有突出的成绩。
认真思考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很重要,也是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家长选择学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初衷,但也许并不真正清楚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学?
最后,我想说:我们是我们,我是我,孩子是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想要过怎么样的人生,那是他自己的课题。而我们只需要做那个“把马牵到河边喝水的人。”
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爱,多一些温暖,少一些控制和责怪,我相信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