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上海交大博士夫妻怒怼郭德纲的视频上了微博热搜。夫妻二人参加一期《相声有新人》的节目,自称创造了“公式相声”,冷嘲热讽传统相声,扬言要说点高级的真正的中国相声,言语间对郭德纲很不尊重,尬聊引发了众怒。
上台时,丈夫李宏烨指着郭德纲问到:您不认识我是吧?郭德纲巧妙化解尴尬:那你今天让我认识认识吧。
李宏烨拿着夫妻两人一起出版的三本书送给郭德纲,当场说了句: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本差不多。
郭德纲低调回复:我努力,我努力。
李宏烨回头不忘神补刀一句:您千万别撕了。
再来看看博士夫妻的所谓公式相声,他们将一段《好浪漫啊》的相声现场表演,全场基本无可笑之处,观众一脸懵逼,甚至有人小声在台下说:这是学术论文吗?
表演完毕,郭德纲问了夫妻二人衣服上的公式,李宏烨解释说这是笑果预期总公式,他将工程学的有限元理论类比到相声里。衣服上满是看得人晕头转向的符号公式。
整个节目过程让郭德纲尴尬的还有不少,李宏烨后续气焰更加嚣张:
“我们用这个公式创造了560多个相声,你竟然不认识我们?”
“您说,我指点,没事儿。”
“咱说点高级的行吗?别老相声相声的。”
“我真的很后悔,不应该参加您这组。”
台下有人议论:这真不会聊天。
当最后郭德纲宣布两人不通过的时候,全场观众站起来欢呼,明眼人很清楚,这种狂妄自大不尊重人的态度,早就应该出局了,郭德纲的脾气也是真好。
相比于博士夫妻嚣张的气焰让我感到气愤外,我更认同和欣赏的是郭德纲最后说的那段话:
你说的有你的道理。艺术这个东西,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代表我此时此刻的看法。你认为你的公式相声好,对,存在就是合理的。我并不打击你,我也认同你,我只是告诉你,在这个舞台上,你那个,行不通。
其实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看清“服务”对象,找准方向再规划和努力。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要根据市场研究结果做产品设计,立足于消费者这个服务客体的痛点做文章,在经济发展迟缓、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城乡结合部大建高端别墅,相当于南辕北辙,大肆叫嚣着产品高大上也被怪别人不买你的账。
而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根本是服务于大众群体的,是扎根于民间、成长于民间又受民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是生活化甚至口语化的,甭管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相声说出来首先就是要让人家听懂,易于理解、吸收和传播,而不是让观众迷惑不解。
用公式来解读笑果预期不是不可以,只是作为拥有博士思维、博士知识的人,在社会中占比很小,如果不能将复杂深奥精准的知识掰开来,嚼碎了,再以方便大家学习和掌握的方式展示,我只能说,这个博士不是成功的,曲高和寡不适合市场,更无法取得大众的认可和共鸣。
老韩剧《夏娃的诱惑》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大学读广播系的善美和迎美共同参加一场竞赛,迎美朗读了一段优美的文章,而善美说了自己考试考砸的事,没想到,居然是善美胜出了,迎美不服,认为善美拿自己的糗事耍宝,去向负责人追问原因,对方给出的答复是你太死板了,同学们怎么会喜欢,怎么会有共鸣呢!
的确,能在学生中引发讨论的一定是和她们的痛苦、求学经历、迷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优美的文字顶多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在烦闷哀伤之余调剂生活所用,而真正走进她们内心的是有着共同经历的类似考试考砸的糗事儿,替受众群体发声、表达,才会有预期的好效果。
写文章也是一样,现在自媒体越来越多,进入全民写作时代,不少人跃跃欲试,希望在其中大展身手,但不少人写作之路并不平坦,老是被拒稿。我就曾进入到一个征稿微信群里,三个月时间眼睁睁看着群聊人数从400人变成了350人不到,很多人只是没有坚持,更多人是不知道写给谁看。
很好理解,例如公号类型是育儿类的,就不要硬是没有经验非要凑来写,读者的眼睛很毒,哪句是真情实感,哪句是编的,一眼就能叨住。不用费力不讨好去写自己不擅长的,还感慨自己时运不济,老被拒稿,怪读者不买账。
多年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立马占据了热销书榜单,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和喜爱。
我本以为历史题材的书读上去一定枯燥无味,却没想到刚看上就上了瘾。原因就在于书的作者在引言里讲的,他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历史本身很精彩,而他想写的,就是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好看的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观众不仅能读懂,还能轻松舒心地吸收历史知识,这样的书,想不火都难。受众群体找准了,痛点找到了解决了,你的市场就有了。
正如郭德纲老师在节目中所说的“只有商演才是成功”。他对李宏烨说,公式相声专场在上海一个体育馆,如果坐满了,观众认同花钱,你一定就是成功。
所以,你给自己的定位要考虑服务对象的心理,一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