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公平,你們每一位都會接受相同的測試——爬樹。)
這張漫畫,挺有名。
舉凡談教育、談考試、談多元、談競爭、談公平……常見人以此為諷,藉此為喻。
是的,讓猴子跟魚比爬樹,不公平。
那麼,該怎麼辦呢?
有人說,應該讓猴子跟猴子比爬樹,讓魚跟魚比游泳。
好,同樣是魚,便換個場景:旗魚、鮪魚、鮟鱇魚、鮭魚……它們之間比游泳,可不可以?
不,其實也不公平。
游泳,要比游得快,那是旗魚;要比游得遠,那是鮪魚;要比游得深,那是鮟鱇魚;要比能游鹹水淡水兩種環境,那是鮭魚。
故想免於漫畫的嘲諷,考試還得分更細……同樣是旗魚,同樣比速度,總可以?
嗯,依然不公平。
因為在分類上,「旗魚」一共可分為兩科四屬十二種:其中劍旗魚,身長約5公尺,而圓鱗四鰭旗魚,則不過184公分;大西洋藍槍魚的雄魚,體重很少超過160公斤,雌魚,卻能重達1.8公噸。
所以呢?
考試還得繼續細分細分再細分,分到每一種動物中的每一位,都能在自己所謂「合理」的領域中,拿到一個小小的冠軍為止?
例如:我是猴科獼猴亞科獼猴屬紅面短尾猴中雄猴九千公克量級裡爬芒果樹爬得最快的?
若這樣,你也開心——那還真沒問題。
於是,有人開始強調:動物之間,各有所長,大家都是最好的!
何不「多元發展」,乾脆別比了?
也可以。
不過,請試想:如果這幫動物,真心只想倘佯在大自然中,對勝負毫無所求、毫不在意……那麼又是猴子又是企鵝又是大象又是魚,牠們一群眼巴巴地站在辦公桌前,為的,是什麼呢?
批判競爭公平的結果,如果只是要避免競爭。
那麼一開始,又何必批判公平呢?
所以,別騙了。
其實,你想贏!
企鵝之所以會站在辦公桌前,正是因為牠想用競爭與勝負,得到某些東西。
同時,暗暗地,想讓大象得不到。
那麼,你就不能只當隻會爬樹的猴,會游泳的魚。
無欲則剛——反之,誰在意,誰辛苦,很公平。
所謂「批判」,困境往往在於其所用的工具,太犀利,輕易就會直接顛覆起對象的存在意義。
結果,雖然可以藉此把辦公桌後面的人趕下來。
左思右想,自己卻坐不上去。
更有些人,轉個彎,不批判公平,改批判大家都想贏……
嘖,這玩意兒,豈非更犀利!
最後,面對著空蕩蕩的辦公桌,那群動物的表情將會更欣慰?
還是更失落?
唉,我們是不知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