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本身:
上周带雯雯去博物馆,她玩的很开心,可是有两件事情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的有纪念意义:
第一件事:雯雯坐扶梯的时候,想要摸扶梯上的把手,但是因为太矮摸不到,而且差点滑到。我强力把她抱离了电梯,她哭闹,必须要去再摸一次扶梯的把手。我没有答应,她在地上打滚。
第二件事:她想要爬上梯子去摸恐龙,我阻止了她(贴了不能攀爬的标语),所以她又再一次打滚了。我觉得其实我是有点矛盾的,一方面我希望他去探索,另一方面博物馆的规矩是不许爬那些东西的,不许翻越那些栏杆的。我就看着她打滚,然后就告诉她是不可以摸的,她依然很生气。我说妈妈要走了,你继续打滚吧。她不为所动,当然我也没有办法的离开,我说妈妈陪着你,你慢慢生气,等你心情平复一点,再说吧。然后过了一小会儿,路过的的阿姨来劝她,还有小朋友来劝她,她磨蹭了一会可能觉得没有意思,自己就爬起来了。
我的反思:
回家以后,我反思这个问题,小孩子其实是有自控力的,但是前提是家长要给孩子明确的标准,在博物馆事件中,我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因为在上面看地球仪的时候,我就让她爬上了那个栏杆(当时我也没注意不可以爬。)所以当在下面看恐龙的时候,她就会下意识的认为她是可以摸的。而这个时候我阻止了她,她觉得不懂我的意思。妈妈为啥前后不一致呢?
下一步行动:
(1)如果不是安全的 ,绝不允许。
(2)如果是安全的,那么这是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社会的一些规则必须遵守),比如:博物馆不允许攀爬,那么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不能让她达到目的(如果一次达到了目的,后面无论怎么说她都是不会听的)。因为我自己没有前后的一致性。
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允许她,但是要告诉她,好好说,不能打滚,她好好的说了以后可以允许她做。
(3)如何应对撒泼打滚
也许我也可以拍拍她的背,但是如果是他不愿意的话,那我就可以让他在地上躺一会儿蹲着,然后我告诉他,雯雯想去爬梯子摸恐龙,妈妈知道你想去玩,妈妈也特别特别的理解你,妈妈也希望你去摸摸,但是确实这个是不能去的,那如果问觉得很伤心的话,你可以在这里待一会儿,妈妈也陪你待一会,好不好?
等待他心情平复才把她带走。 过了一会她真的平复了以后,可以告诉她哪些地方可以爬,哪些地方不可以,因为博物馆贴了标签,所有人都不可以去,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去爬,你可以说不可以去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