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旅游
大学时,我们班同学不少,但出去旅游过的人却很少,大多数的人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读书所在的城市。
83年春天,班级干部考虑三年来除前两年清明节分别到过淮安总理故居和淮阴刘老庄外,那儿也未去玩过,于是决定组织一次旅游。
到那儿旅游呢?不能太远,因为一没有时间,二没有财力,所以最终决定到距离淮阴300多里的扬州。因为路程适中,且大多数同学未去过扬州。
包车的费用是,每人上缴一个月的助学金,同时又缴了一点钱。租的是淮阴市公交公司的公交车,联系人是生活委员程兄。
4月3日,星期天的4点来钟,天气还比较冷,我们翻身起床,将头一天在食堂买的卷子用热水泡一下,就着咸菜匆忙吃下肚后,赶忙到书店北侧的公交点集合。大约5点多钟,车才缓慢的开出市区。
印象中的车一直是沿着大运河行走的。那时不要说高速公路,就是等级公路也没有,车开的不快,走过淮安,经过过氾水、界首、邵伯等早已听说过的著名乡镇,到了邗江县,当时不知道邗江的 “邗”字如何读,由于历史知识贫乏,更不知道地名的来源。过了邗江就进了江都县,这时有的单位门牌上是江都,有的单位门牌上是扬州,那时我还不知道,几十年前邗江、江都和扬州都是一个县,江都是县名,扬州是县城,解放后才一划为三。这与淮阴及清江的关系是一样的。
到了市区,明显感到的是单位的宿舍楼上布满天线,那些高高低低的天线都是电视机的天线,那时电视机还比较稀罕,这比淮阴城区要多,这也说明扬州比淮阴要富裕。
汽车在市区大道上绕过一棵高大且古朴的大树后,来到了城北的是梅花岭。梅花岭因明朝兵部尚书、大学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于此在闻名。三百多年前这位誓与扬州城共存亡的将军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以此表明了自己忠贞不屈,犹如梅花般的气节。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的一篇《梅花岭记》让这位抵御外来入侵的民族英雄与梅花岭一道千秋不朽。孤军抵抗,兵败殉国的英雄史可法成为城市的骄傲。纪念馆馆名由朱德题写,梅花岭中碑廊的墙上,嵌有古今名人咏歌史可法的多块碑刻以及史可法的遗书。穿过碑廊进入大堂,郭沫若所撰的“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的楹联雕刻于大堂史可法座像两侧的立柱上,读着楹联,想着那场毫无人性、惨烈的十日屠城,想着史公在国破之时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之的壮烈,不禁唏嘘起来。大堂的后面从里到外是史可法的衣冠冢,土垒成小山一般,深寄扬州人对这位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的敬仰。
从梅花岭出来,来到扬州的著名旅游景点瘦西湖。阳春三月,游人攘攘,垂柳依依,波光鳞鳞。沿着湖边的小道,我们漫步前行。春风吹拂,给人温暖。一路看去苍苍的树木上,大都悬挂树龄的牌子,显示其价值。在小金山上的一座漂亮的房子里,有不少名家书法售卖,其中费新我的一副中堂约三四十元,同时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感觉写的很好,于是就记了下来。这时也突然想到,瘦西湖、小金山、白塔,全是取别人的名字?是没有自信,还是觉得地位低下,自行降格?
与卢兄、薛弟等人在画舫的餐厅里吃了中饭后,又去五亭桥处游玩,五亭桥旁的介绍用的是隶书,当时对这种字体不熟悉,对毛弟说是x桥,也算是个笑话,一是说明我的孤陋寡闻,再也说明当时扬州在旅游上的宣传不够。
从瘦西湖的大门出去,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明寺。寺内香火缭绕,拜者众多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位年轻妇女带着她的两三岁的孩子去跑拜情景还是历历在目,我这从小就接受无神论教育,当时思想尚不解放的人是接受不了的。寺中的大雄宝殿内立有许多佛界神魔的塑像,高大、威武,对信者来说,是敬仰;对我来说,是理解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来历。殿内有功德箱,让人捐款的,我不信佛所以也就没有捐。
从大雄宝殿走出,来到平山堂,这个据说是欧阳修的会客之地确是个幽静所在,也是个驰目骋怀的好地方。站在堂前山上,极目远眺,扬州城尽收眼底,大运河、长江像玉带一般环绕着这座美丽的城市,真是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虽说风景这里独好,但感觉不如同样是欧阳修建造且居偏僻之隅的醉翁亭有名。看来名胜也须以文载之。
走出平山堂,来到鉴真鉴真纪念堂。那是1963年因为了纪念唐代律学高僧、日本律宗创始人鉴真大和尚圆寂1200周年,国务院决定在大明寺而建立的。上个世纪50年代后,中国为了冲破西方封锁,走向世界,煞费苦心,特别是在中日的关系上,官方不通,便先通过做民间来推动,可谓是做足了很多功夫,有的还不便言表。我想纪念鉴真就是其中的一项工作。纪念堂前矗立着一方仿唐朝风格的汉白玉横碑,高1.25米,宽3米,下设莲花须弥座。碑的正面横刻郭沫若手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9个大字,书法古拙遒劲,笔力千钧。背面镌刻赵朴初于1963年为纪念鉴真大和尚圆寂1200周年撰写的长篇竖写碑文,碑身下镌刻唐代特有的卷叶草与花朵结合的图案,聊存唐代风貌和气息。我在郭沫若的题字碑前摄影留念。
还有的同学在大明寺转到了“天下第五泉”处,当时没能与同学一阵,因此也算是遗憾,但后来我不下六次前往扬州,导游都未曾带去,自己也早将此遗憾忘却,看来这第五泉命中与我无缘。按说去扬州也应去寻觅琼花,况且说大明寺内就有一株据称是清朝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但与第五泉一样遗憾。
从大明寺走出,这次旅游也就结束。大概时为下午四五点钟。那时路况不佳,但想晚八点钟左右还是可以到家的。谁料中途又一不幸,在途经高邮时,汽车一胎突爆,所幸双胎,未出事故。由于所租的是公交车辆并无备胎,所以只好停车等待,等待的地点是运河边,好似隔着运河就是高邮湖。傍晚金鸟已坠,湖风吹拂,寒意阵阵,身衣单薄,似不可御。好在年轻,仍能坚持。等了一个多小时,大概是也带学生到扬州的另一辆淮阴公交路过,转了一部分同学过去,我们这辆车才带着近20多人人像老牛拉破车一样,缓缓而行,直至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