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关于韦昭的研究】
韦昭年少时好学,能写文章,任丞相的掾史,外授任西安县县令,回朝任尚书郎,升任为太子中庶子。
侍讲儒士,又性精确
蔡颖 喜欢下棋,太子 孙和 认为下棋没有益处,故让韦昭来论说此事,韦昭作文一篇(省略800字文章),文章通过大量的论述表面娱乐无益,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建功立业上,后来虽然孙和被废黜,但是韦昭还是升任为黄门侍郎。
孙亮 即位,诸葛恪 辅佐朝政,上表奏任韦昭为太史令,让其撰写《吴书》,华核、薛莹等都参与此项工作。
孙休 登基后,韦昭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孙休命令韦昭依照 刘向 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又打算请韦昭担任侍讲。
而左将军 张布 是孙休亲近的宠臣,做事颇有过错,害怕韦昭任侍讲儒士后,以韦昭处事精明确切的性情,怕他用古今事情作譬警戒孙休的认识,就坚决争辩说韦昭不能担任此职。
孙休极为恼恨张布,然而韦昭最终还是被阻止,未能入宫。
积前后嫌,收付狱中
孙皓 即位,封韦昭为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后降职为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
不过孙皓是个暴君,和韦昭多次因为编纂《吴书》产生冲突,韦昭为人又正直,加上年纪以大,在酒会上满足不了孙皓的要求,孙皓对韦昭前后不满的嫌隙忿恨积累一起,终于在凤凰二年(273年)收捕韦昭投进监狱。
韦昭这个时候已经70多岁了,受不了折磨,各种写文章求情,华核 接连上奏营救韦昭,孙皓不准许华核的请求,于是杀死韦昭,将他家属流放至零陵。韦昭之子 韦隆,亦有文采学问。
总督简评
遇到了孙皓这样的君主,一定要早点走,稍微晚了,想走你也走不了了。
所以韦昭现已加入王蕃、楼玄、贺邵的豪华冤死套餐。
补录
华核上奏为韦昭求情的时候,里面有一段——
昭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貂蝉内侍,承答天问,圣朝仁笃,慎终追远,迎神之际,垂涕敕昭。
这个地方我们以后讲到貂蝉的时候会说,其实貂蝉一词说的是“官服”
整一句话翻译过来是
韦昭幸遇千载难逢之机,特别蒙受陛下哀怜赏识,凭着他的儒学功底,得以担职史官,身着宫内侍从官员服饰,承旨应答陛下的询问,圣明朝廷仁爱宽厚,哀悼死者追思远人,在迎神之际,垂泪敕封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