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似乎应该给《孔子家语》一书平反了。《孔子家语》一书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共二十七卷,传说由孔子之孙子思收集编纂而成,已经失传。目前所能见到的传本共十卷四十四篇,由后人收集编著。由于孟子是子思的弟子,因此此书成书年代应早于《孟子》一书,至今应该已有二千多年了。那么它为什么在唐以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几乎被公认为伪书呢?
我们知道,在古代有很多书都是后人出于各种目的假借前人的名义编造的。因此历朝历代治学严谨的学者都注意“打假”。那么一部著作是否被认为是伪书都有什么标准呢?一是作者不明;二是内容有异议。
反观《孔子家语》一书,在汉代一度失传,流传至今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经学大家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因为王肃声称其是从孔子的后人孔猛那里获得这部古籍,然而却又残缺不全,这就符合了作者不明的第一个条件。
再看内容,《孔子家语》现存的是十卷本且由王肃批注,而并非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二十七卷本。记载的大部分内容跟先秦和汉代古籍记载的有关孔子的内容比较,内容更加翔实,但主要事迹大致相同。有些内容没有其他文献佐证,这就又符合了第二个条件。因此从唐代开始对此书的真伪之辩一直延续到了近代,《孔子家语》几乎已经被认定为了“伪书”。
事情的发展终于有了转机。随着近几十年考古不断发现先秦的文献,证实《孔子家语》的确为先秦古籍。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历史研究者的肯定。
相比其他的有关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古籍,包括《论语》在内,《孔子家语》提供的史料既丰富又翔实,从而具备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因为其保存了一大批原始的文献资料,其规模比《论语》多好几倍。书中有《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专篇,还有不少孔子的逸闻趣事,而其材料的真实性也由考古文献尤其是战国竹简的出土进一步得到了印证。
这些新鲜的材料对研究儒学的起源以及儒家和道家的渊源,对考证其他的先秦文献都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被证实为真实文献的《孔子家语》简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当今的国学文化回归来说,对《孔子家语》的重新认识必将深刻影响回归的进程。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孔子家语》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这部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第一著作平反昭雪的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