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存在自己“简书”的草稿箱里打算很久之后再写的一篇文章,到自己有资格写的那天。
但今天,我却想谈谈选择这个话题。也许这个话题,我会分多次来反思,这个标题背后,有深意。
我是2003年到深圳,算是亲见了南山的房价从3000元到了10万元,然而我并不是先知能在3000元时买入,但也不算太晚的上了买房这趟车。记得两次出手买房的时候,都有朋友跟我说,要“跳一跳”去买比自己能力范围高一点的房子。我问为什么?答案无非是两个意思:一、房子一定还会涨,这是当下最好的投资品;二、给自己足够的经济压力,才有努力工作赚钱的动力啊。
对于第一个理由,我觉得有一定概率是对的,毕竟,投资不是我的长项,我也并没有研究过楼市,并无任何品头论足的资格。但是对于第二个理由,我是万万不能认同。为什么要用足够的经济压力来逼死自己所有的选择机会?为什么不能是理性的个人认知和自我成长的驱动力让人有努力工作的意义?
我不支持叫喊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来搪塞懒惰的行为,但我也反感以原本不能负荷的房贷倒逼自己无法做出任何“风险”选择的想法。
开始做兼职咨询师以来接触的来询者,从20岁出头到近40岁的都有。刚开始做咨询时,我很不自信。自问以我的年纪,我根本算不得人中龙凤,也只是混得一夕温饱。为什么可以来为别人做生涯的咨询?随着经验的累积,其实来询者带给我的改变和成长,根本不亚于我带给他们的。来询者最常见的状态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选择,大部分陈述为,因为各种压力,根本没得选。作为一个咨询师,但是我明显是非主流的咨询师,我还是必须要说,其实大部分并不具备理性思维,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欲望、风险和潜能,就已经被为人父母,或者房贷倒逼才走上一条看似没得选的路。我能为来询者做的,就是尽我所能挖出你的可能性,让你自己发现,其实你可能还没努力到可以选择的地步,或者说,你所感觉到的压力本身,是你先前的某些选择欠下的债。我们得先还了债,才能谈自由。
这个月,我自己也面临着重要的人生转变机会。今天理性知识分子社群的小伙伴提到她的经历,正是找对了自己的方向之后,加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有一种终于对了的感觉。
我想我一点也不质疑自己有能力对抗焦虑,从目前巨大的被动状态中调整过来。快速找到属于我的快车道去LEARN AND HAVE FUN,拼搏本身因为正确的目的而变得不那么苦痛。更何况,是我自己选择了不和谁一起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