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一起
五年级的孩子,已开始步入青春期,他们倚仗着自己对人对事的丁点儿经验,开始否定家长,认为自己在学识,认知和处理问题上都能独挡一面,无需指导。殊不知,一件小事就能让他们手足无措……
一封请愿书
第三节课课间,两个女生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你推我攘半天没有进来。最后,小个子的欣欣跑到我身边,往桌上放了一张纸条,说道:“Miss Lan, 这是我们组的请愿书。”接着,便一溜烟跑了。拿起纸条一看,列举了天天同学的数条罪状,指明其严重影响了他们组的学习和生活,希望我能将其调离该组。同时,纸条上密密麻麻签满了所有组员的名字。看完之后,处于高度愤怒的我立刻让在门口等待的另一个女生将他们组的所有班干部叫到休息走廊。当一队佩戴着标志的班干部过来后,我问道:“谁执笔写的请愿书?”欣欣怯怯地举起了手。我盯着班上的劳动委员问道:“你也觉得天天应该被调走?所以你才签的字吗?”一向待人和气,内向的他竟也有这种想法,我简直不能接受。“兰老师,我没有签过字。他们来问过我,当时我告诉他们天天没有大问题,为什么要被调走呢?”一听这话,我再看签的名字,全出自于欣欣之手。这时我冷静下来,细细问了每一个班干部,其中只有小胖是同意这个建议并愿意签字的。看来,还不算太糊涂。彼时,上课铃响了,我让他们先去上课,中午再解决这个事情。
一点小矛盾
坐回位置,我看着天天妈妈和我的聊天记录,思绪被拉到了昨天延时课前。收拾好了东西,我正准备回家,天天的同桌被小胖推着进了办公室,同时来了一句:“兰老师,小文有事情和你说!”内向略带羞怯的小文告诉我天天又和女生发生矛盾了,并大概讲了事情的经过:语文活动分组时,因天天近来表现一直不好,所以没有人愿意同他一组。最后,周老师觉得小文他们组女生多男生少,就进行了调整,将天天安排进了这组。谁知,组内的成员都不愿接受天天。有个女生又提到上次活动天天和女生打架的事,认为有天天在,他们组就没有获胜的可能。敏感的天天当即推了女生的桌子,并用恶毒的话回怼了她。我听完,立刻让小文叫天天过来,并向周老师请延时课的假。
一个小男孩的内心独白
天天过来后,一脸的桀骜不驯。我笑了笑,让他坐到我对面。可能没想到会有这个待遇,脸上粗硬的线条一下子柔和不少。看的出,他预备来了以后就是被一顿狠批,我的平和让他措手不及。办公室里很安静,我没有批评天天,也没有任何的说教。(我已经发现,讲道理对天天而言只是耳边风,哪怕我现在用老师的威严强迫他承认错误,其实在天天内心是不认可的,对于改变天天的言行毫无帮助。)我就想对待一个朋友样,一点一点的让天天愿意敞开胸怀,告诉我他内心深藏的内容。通过天天的述说,我看到了一个不被同学所接纳男孩,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只得用不屑的表情和攻击力强的语言武装自己。说实话,很心疼他。我回忆起以前的他也曾温和可爱,礼貌待人,是什么令他变成了这样呢?随着我们谈话的深入,另一个在桀骜不驯阴影下的温暖小男孩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因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作为弟弟的他却担起了哥哥的责任。可二年级,新同桌常常欺负他,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令他只会忍让。虽然后来在妈妈和老师帮助下,同桌道了歉,他也被调了位。可被人欺负的感受一直困扰着他,颠覆了要做个好孩子的认知。他萌生出了要自己强大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哥哥的念头。对于年幼的天天,强大的标准就是比别人会骂,比别人会打,这样就没人敢惹他和哥哥了。我试着问他,那你有真正强大起来了吗?“没有。”他很沮丧的说到。接着我们聊了真正受欢迎的某个同学,天天爱和他玩,对那个同学的优点如数家珍。我帮他记录下那些令他信服的优点,然后天天和我一起分享哪件事体现出那位同学的友善宽和,哪件事体现出那位同学的幽默可爱……渐渐地,天天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我们一起沉浸在对美好事物的回味中。
一群怀揣小心思的傻孩子
为了尽快处理好这件事,中午的唱歌活动,我换了主题。为了不让敏感的天天面上挂不住,我让他和哥哥去打篮球。机敏的天天问:“为什么呀?”“双胞胎活动日。”立马笑声一片。待两兄弟走了,我们开始分析“请愿书”事件。几番询问下来,发现症结就在两天前的一次调位。那时,我还不知道天天的问题所在,一心只想让品学兼优的同学带带他,所以我将小文的同桌调走,换成了天天。可小文的旧同桌与前后左右的关系处得特别好,这一动,弄得大家生离死别似的,哭了好几个。最后一合计,他们就商量要想办法把天天调走,让小文的旧同桌回来。于是,就有了前前后后的事情。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抛给他们三个问题:1.如果你是天天,被同学当众揭短,且围观者全都指责你的不对,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怎么办?2.为什么我会将天天调到小文旁边?3.如果某天你也被整个组嫌弃,你还愿意在这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吗?
第一个问题,我让一直希望天天调走的小胖来回答,在情境重现中他告诉大家,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天天,会难受,生气,或许也会有过激行为。第二个问题我请小文回答,作为副班长的她说出了我的心声——就是希望她能在学习和行为上影响天天。第三个问题我让写请愿书的欣欣来回答。欣欣其实是个挺善良的孩子,写这封请愿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舍不得小文的旧同桌。当我让她来说说这种感受时,那双大眼睛一下子就被泪水充斥了,很小声的告诉我“不愿意。”所有的答案都出来了,孩子们沉默了。这一刻,大家都意识到这些看似小的事情,汇集到一起,真真正正会伤害到天天。
我轻轻问道:“天天是从入学就爱和别人发生矛盾吗?有谁还记得三年前的他是怎样一个孩子?”这一次,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三年前的天天——那个善意对待每个人的阳光小男孩。“那是什么原因让天天变成今天这样呢?”有孩子说有同学欺负他,有同学说他遭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总之,他的变化同我们这个集体密不可分。这是我的失职,也是同学中产生的舆论导向出了问题。我给孩子们举了个例子,如果你见到一只刺猬向你立起了刺,你还愿意去拥抱它吗?答曰:不愿意。如果你看到它向你敞开胸怀,将最柔软的一面展示给你,你愿意同它拥抱吗?答曰:愿意。有了这两个答案,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言行就代表了刺猬的反应,当你们都排斥天天,随意奚落他,无异于将一根根锋利的刺指向他,这时候的天天只能也立起自己的刺,保护好自己,所以你们无法友好相处;可如果你们用温和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天天,等同于向他展示了自己最柔软的一面,相信天天也会温柔以待的。教室里很安静,每个孩子都在思考。我的引导已经到位,剩下的就是他们的自我修正。
一幅温馨的画面
第二天的早读课是英语,我让孩子们先自己读书,然后到四人小组长那里背诵。天天他们那组读得很认真,背书的时候,我看到天天转了过去,遇到卡壳的地方,他的小组长笑嘻嘻的提醒他。而他,一副恍然大悟样,后面背得更顺畅些了。整个过程,天天很享受。当组长签完了字,他又转过来继续读书。整个人有了一份从容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