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恩思随笔,相遇是缘,期待你的到来)
文/恩思
编辑/恩思
图片/网络(侵删)
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积累的人品和善良。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或者坚持自己的梦想呢?
又有多少人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现实打乱呢?
最近有很火的一首歌隔壁老樊的《我曾》,它说“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夜晚的枕头都是眼泪。我多想让过去重来,再给我一次机会!”
它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扎心的歌词把一个少年和这个世界的斗争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
只有你自己知道,有些情绪默默隐忍,你表面不动声色,但实际上遍体鳞伤。
所谓的小事,只不过是一个闸口。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但是,崩溃过后,还是要笑啊。
我曾一个人的坚强
记得有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
《后会无期》里面有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道理谁都懂,我们总是在劝别人不要撞南墙,但往往自己撞了南墙都不知道要喊疼。
总是笑着的人习惯了伪装,人们往往会把心底柔软的善意和同情留给那些大声哭泣的人,却忘了一直微笑的人其实在逞强。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如果你只是一味地不吭声反而总是安慰别人的话,别人其实会很少选择去关心你的。
因为你给的感觉就是你很懂事。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活成了一副坚强的样子。她坚强、能干、在所有人的面前都是无坚不摧的。
但是当她喝醉的时候喃喃说道的话最是扎心,她有很多很多钱,却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也没有。
其实一直坚强的人也需要拥抱、一直安慰别人的人也需要关心,那些总是为你排忧解难帮助你,而表面很懂事的人,他们的心里是否在默默的受伤呢?
你知道他们也需要你的关心吗?
我曾不知珍惜
印象很深刻的一段话:
曾经有人问我,失去的东西回来了还要吗?
我说,曾经丢了一粒扣子,
等到找回那粒扣子时,我已经换了衣服。
人与人之间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不珍惜谁。
无论是故友还是红颜,一个转身,二个世界。而对于父母,我们是否珍惜过呢?
日本有一篇名叫《别以为还有20年,你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的文章。
文章主要是说一群常年和父母分居两地的人,一年当中只有过年过节大约6天的时间和父母见面,而这6天里实际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到半天。
以数学公式计算,假如一天最多能在一起11小时,父母若是60岁,而且能活到80岁的话,其实你和父母实际在一起只有1320个小时,就是55天,连两个月都不到……
曾经有位网友的母亲去世了,丧葬期间他没流过几次泪,心里头也没有太悲伤的情绪,他很困惑,不知道自己骨头里是不是个冷血的人,于是他发帖说了这个事。
跟帖评论里有人安慰道:
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
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
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
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
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
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这句话扑面而来的画面感,引来近两万人跟帖,很多感同身受的网友,写出了自己的故事。
@子小爱喵不爱吃鱼不爱吃鱼:
我爸去世了我没有哭,我哥哥哭成了狗,瘫坐在地上。我签写了医院的那些单子,镇定处理这一切。
后来看到我爸常听的收音机,走到路上看到我爸喜欢吃的东西,突然在外面吃着饭,走着路,突然想到我爸,快要出嫁了,想到爸爸看不到那一天。
@猫巷里的陈娇娘:
我爸走的时候我没怎么哭。
我妈问我有没有梦到我爸。我说没有。其实我老是做梦他还活着。病好了。
半夜会醒,起来想了他一会。嚎啕大哭。一个人躺着的时候就特容易流眼泪。我只是不想在人前那么懦弱。不想人家可怜我。
其实听不到他回家的脚步声。听不到他喊我“美鬼”我挺难过的。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一只小小小小妖:
我爸爸七年前意外去世了,当时狂风暴雨,我跪在他的身边撕心裂肺得哭。
那种无助至今难忘。埋葬了爸爸之后,我就很少很少回家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我不回家,我就觉得爸爸还是像以前一样,还活着。
然后到了节日必须回家的前一两个晚上,我就会忽然想起:哦,原来爸爸不在了!然后就一个人躲起来哭。
哭着看完这些故事。
让人想起了 《请回答1988》里阿泽的回答:
阿泽是什么时候最想念妈妈呢?
每天,我每天每天都很想念妈妈。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期,请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吧。
我曾被无数的冷风吹透我胸口,
我曾被遥远的梦逼着我仰望星空,
愿你低头抹泪,抬头微笑,唱响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