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学校断网,办公室的姐妹们都趴在桌上感慨:“好无聊啊!”娇娇说:“以前没网的日子咋过的?”
以前没网的日子?我说我还上学呢,听老师讲天书一样的课,看小说,读散文,写一些酸诗,抒情小感,考试不及格也算有才。没网的日子,过得也挺滋润,至少比现在有情调。
阿青说她以前喜欢古诗词,每天都非读不可,上高中时抄了两厚本子呢,“现在可是一点也看不下去了”,阿青说,“不是不想看,而是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少了一股兴趣。”
兴趣,它离开我——确切的说是我离开了他 ,有多久了?
曾经,我是那么喜欢读书,上学时在化学课上看杂志被老师揪起来,课堂上不敢看了,回家也没法看,晚上只好打着手电在背窝里看。就这样,我读完了一本厚厚的文学常识,并铭记于心,大学考试全靠这些记忆通过的。现在想想,那些日子看起来像钻狗洞,却真的很了不起。
可现在,那些知识竟全忘了,读书,竟也找不回那个味。我们这一代人丢了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丢了初心。
谁偷走了我们的初心?手机?网络?如果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也许我们还会用别的方式消磨时光。
与其说消磨,不如说在寻找一种错误的共鸣感——在手机中找到自我灵魂的认同,寻找思想上的共鸣。正是这种错误的认同感,把自己锁在了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等到失去认同感后,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打转,却逃不出去了。
说到底,现代人还是在自我认同中出现了偏差,灵魂只渴望被别人认同,没有共鸣感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要寻找认同,恶性循环。
只有自己认可了自己,才能内心安全;只有自己的内心有了庄重的仪式感,才有可能认可自己,而仪式感,则来源对人的存在状态的一种客观认可,不可有半分自我私利意识。私利感消失了,初心才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