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内容的报道
最近机器人写稿、人工智能写诗的传闻近年来屡见不鲜。作为一个科技写稿的自媒体,难道真的就会埋没?
人工智能已经在进行内容创作了。相信大家都看到过不少相关报道,只举几个例子。
2014年,英国《卫报》进行测试,使用人工智能统计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和热点,然后进行筛选、编辑,直接生成一份报纸。
2014年,美联社使用AI系统抓取公司发布的财报,自动进行分析统计,按预定的写作模式,几秒之内生成数百字的新闻稿。
2015年,美联社又将AI写稿扩展到棒球比赛,知道比赛分数后,立即生成比赛报道。
2016年里约奥运会,华盛顿邮报写稿机器人Heliograf获取比赛信息后,几乎实时生成报道。Heliograf后来还被用在大选报道上。
2017年,韩国某通讯社也测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足球比赛报道,几秒种就可以稿件上线。
2018年,法律AI平台LawGeex在审核协议比赛中,不仅速度比人类律师快,准确率也比人类高。
各种聊天机器人,也可以算作是AI写作的一种形式。
阿里、腾讯、百度都有各自的写稿机器人。
今日头条的Xiaomingbot、腾讯Dreamwriter、第一财经WritingMaster、百度度秘、蓝色光标的妙笔以及南方都市小南都是此类型的撰稿机器人,通过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原理,在短时间内自行产稿。
对于文字创作者,这几年赶上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最好的内容创作时代:创作成本低;全社会都在鼓励并帮助你打开传播途径;读者口味不挑,写出来的东西只要达到及格线,比如文字通顺、逻辑清晰,有点个人特色,作者写个几年都能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读者群体。
有人毫不客气的说,用不了几年,我们看到的微博、公众号、头条文章将死掉至少90%的创作者。当然,以某些文章的垃圾程度,这也不见得是件有多可惜的事。
你可以尝试去搜索”原创文章生成器“,朋友圈刚刚爆了一篇跟热点的10W+文章,它就能通过改变句子结构、替换用词,分分钟生成另一篇读上去几乎雷同,但偏又能逃过机器审查的“原创认定”文章。
腾讯在深圳南山打赢了AI写作第一的版权
2018年8月20日11:32分,上午股市刚刚收盘2分钟,腾讯证券就发表了了一篇股评文章,名为午评:沪指小幅上涨0.11%报2671.93点 通信运营、石油开采等板块领涨,全文949字。
这不禁让人感到惊讶,到底是什么人,能够如此快速出稿?文章中也给出了答案,作者不是人。
文章是由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自动撰写的,也就是所谓的“自动生成”。
本来是机器人展现出稿实力,大家看看也就罢了。但谁能想到,这篇文章竟然被网贷之家一字不差地搬运走了,放到了自己网站上。
然后腾讯生气了,就把网贷之家的运营方上海盈讯科技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有两个,一是侵犯了著作权,另一是不正当竞争。
2019年9月,深圳市南山法院受理了这一案件,并于2020年1月进行了宣判,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但鉴于被告已经删除侵权作品,法院判定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的维权费用人民币1500元。
如今中国地震台网撰写一篇地震报道只需用时25秒,今日头条发布一条体育资讯只需2秒,《南方都市报》编写一则春运文章只需1秒,腾讯生产一个图文结合的稿件只需0.5秒......从25秒、2秒、1秒到0.5秒。
AI写小说
2016年,日本AI人工智能系统能写出完整小说,并且他们还把这些电脑生成的小说拿去参加了第三届日经新闻社的“星新一奖”比赛,其中部分作品已通过初审。
关于这些作品评委意见:情节毫无破绽。日本科幻小说作家长谷敏思也表示:“能够完整写出小说太令人震惊,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打60分,未来令人期待”。
作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怎么写出有情感的小说?你一定很好奇。其实是由人类事先设定好登场人物、内容大纲等,人工智能再根据这些内容自动生成小说。还有一部分是先通过推理游戏,选出有意思的故事发展,再由人类改编成小说。
“写稿机器人”的写稿逻辑
据叮当了解,记者需要将在一线收集的新闻输入机器人数据库后,机器人根据采集的新闻,基于数据库和学习算法,通过利用优化算法进行智能模板筛选,最后基于主题进行实时分析和研判,生成新闻文本。
在现场报道一个足球赛事,写作机器人会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去理解球员比赛过程中的具体动作,包含了射门、扑救、铲球、传球以及犯规等动作,并将这些动作名词进行随意组合,同时结合足球比赛的规则特点,变成一整套足球赛事内容表述。
AI的产量大,
现在很多写作训练课会教你“如何在60分钟写作",它的核心是教会”套路“,按照某些规则来写作。不好意思,在AI面前实力不够。
并且,AI比你聪明,比你逻辑清楚,比你词汇丰富,比你多读一千万本书。最关键的是,你一天写10篇已经是极限,连续坚持一年每天写作恨不得再开一门课叫“如何自律”。而AI,一天能毫无压力成千上万的产出,你如何跟它比?
自媒体文字创作如何逆袭?
自媒体人工作的要点,在于深刻挖掘读者的情绪、信念,并且将它们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份工作需要对读者、对大众的深入了解和洞察,需要精准有效的营销和运营,需要顶尖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那么人类已经没有机会了吗?不,自媒体文字创作不完全等同于文学,也许还有以下几个机会,可以让我们逆袭。
首先最根本的,内容选择和个人风格是重点。头条文章那种标题耸动、图文夹杂的爆文就不要写了,那种满满套路的文章,简直是AI写作范本,机器分分钟给你吐出一打。科普也有可能首当其冲,因为现有的科普文章都是建立在作者本身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而AI强大的知识储备,可以轻松打破壁垒。
另外,更刻意的宣传个人形象,而不是只有一个ID。AI能模仿文风,却创作不出一个真实的人。当真实形象和创作捆绑在一起时,会有更高的壁垒。所以你看,长得好看确实挺有用的。
最后的建议,转视频自媒体。流量已经从公众号转到抖音去了,不做视频就就好像大航海时代进入无风带的帆船一样只能束手就擒了。可以说是形势所迫。
阅读是需要门槛的,这个门槛并不是你必须识字,懂得一些基本的知识。而是阅读需要耗费的精力是比较多的。
这种门槛就决定了,看视频的人会远多于看图文的人(虽然这两个群体有很大的重合度)。
从客观上讲,看视频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以前的技术还不允许这么多视频自媒体的出现。这就像有线电视普及之后,看报纸的人就会少很多一样,同样是了解新闻资讯,看电视上的新闻节目比慢慢读报纸要舒服多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当做这件事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和取悦自己的时候,当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出来后,听评书的人都变少了。
所以,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转型做视频,其实是一件大势所趋之下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可预见的未来,写稿机器人是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和信念,也就不能准确地敲中读者的内心。因此,写稿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一些低端“自媒体人”的工作,但是优秀的自媒体人并不会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