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读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起来相对都比较轻松,短篇、中篇居多,长篇也不过10多、20万字。这两天开始读曹文轩老师的书,第一本是《草房子》,篇幅相对来说长一些。边读边感叹,一是他的作品和之前看过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二是他语言应用的细腻、精到,情节的扎实让人折服。
《草房子》的故事发生在60年代,比我出生的年代还早,在那样一个水乡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贫瘠,却并不缺乏童趣,书中人物在苦难中具有的一些美好品格,随着情节的推陈不断地展现。
主人公桑桑是一名小学生,校长的儿子,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能把家里的锅砸了变成废铁卖钱买鸽子,把家里的碗柜拆了做成鸽子笼;和班上同学打架,打到泥塘里,变成只剩两个眼睛忽闪忽闪的小泥人;把他父亲收藏自己获奖笔记本的箱子撬开,把本子据为己有的同时,把那些父亲视为珍宝的红章页通通撕了扔在厕所。桑桑的这些举动,显然是一个天性没有被束缚的乡下男孩干的,很多时候一定是让父母哭笑不得,甚至恼怒不已。但桑桑的另一面,却是一个善良、细腻的孩子,他会惦记着不是那么讨人喜欢的秦大奶奶;为了保护纸月豁出去和经常欺凌同学的小霸王打架;和没有人敢亲近的细马成为朋友;被妈妈称为长大有可能成为烂好人,常常帮蒋一轮和白雀偷偷送信;把自己最珍爱的鸽子卖了,给同学杜小康做做生意的本钱;在病重时为了圆妹妹的梦,带着妹妹去看城,背妹妹爬上城墙。
除了桑桑,桑桑那些童年的伙伴,也是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秃鹤是一个先天的秃子,在面对缺陷的时候,儿时不以为然,到了3年级,自尊心突然萌发了,他开始讨厌自己的秃头、不愿意去上学,在学校被同学取笑时,奋力地还击。一次油麻地小学做操比赛,因为老师担心秃鹤的秃头太显眼,影响比赛成绩,不让秃鹤参赛,秃鹤故意制造事端,在比赛中扰乱秩序,让学校得了最后一名。从此,同学们更加嫌弃他、疏远他,还好,在这种自卑与孤独中,在又一次的学校汇演中,他得天独厚的的秃头帮了他,他认真的背台词,演动作,为学校赢得了桂冠。这一次,他却偷偷地溜走,在河边大哭起来,他为那么多日子里被人取笑、孤立而哭,更为自己赢回了自尊而哭。其他同学找到他后,都跟着大哭起来,或许很多孩子是朦胧中忍不住流泪,但这变成了一次集体的成长和蜕变。
纸月是一个不知道爸爸是谁,妈妈在她满月后就跳河自杀,跟着奶奶长大的孩子,因为在自己村里被同学欺负,转学到桑桑班上,每天要走很远的路。这样一个孩子放在现在,是一个苦得不能再苦的孩子,却依然每天保持着整洁、不愿意给别人多增加麻烦,细心地维护着自尊。纸月虽然身世可怜,但周围人更多看到的是她的整洁、乖巧,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美好女孩。
细马是一个邱二爷邱二妈领养的孩子,性格倔强、不爱学习。就在老两口准备放弃他,送他回原本的家时,一场大水让这个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还有点像模像样的家化为泥水,突如其来的的灾难让一家人变得更加紧密。表面桀骜不驯的细马,心里也是柔软的,他放不下日渐苍老的邱二爷,也放不下时常对他没好脸色但是心地善良的邱二娘,独自跑回了二老身边。再后来,邱二爷病逝,细马靠牧羊,撑起了这个家。细马依旧不合群,但他有一个爱的港湾,有他重要的亲人。
书中还有一个非常立体的角色——杜小康。杜小康是一个富家子弟,个子高、长得好,成绩也好,却依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的变故,家里破产,被迫缀学放鸭。就在好不容易收获鸭蛋时,鸭群误入鱼塘,吃光了鱼苗,杜小康家赔光了所有的鸭子,他爸爸一病不起,躺在板子上,被人抬回了家。经历苦难的孩子,却丝毫没有放弃自己,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
复述起这些人物的主要故事,似乎有些云淡风轻了……但苦难中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长,或许那是一个理想的年代,或许人就是一颗蓬勃的种子,体内自然的力量,会向上,向上。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堪,我爱这个世界,我情愿去相信人天生具有的这些美好的品质,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更是应该把这种向上生长的力量带给孩子吧。
本书的故事主要是通过讲述多个人的故事来展开的,除了情节的曲折丰富外,书里的环境描写细腻,人物刻画鲜活,时常有充满意境的语言,让人刚放下书,又想再次捧起。经典不愧为经典,它,就在这里,是儿童文学里一颗闪亮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