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窗外店铺的广告宣传和车来车往的嘈杂声,这个漫长的假期终于结束了。在这场特殊的经历中,很多人觉得一切来得太突然,甚至都没有想到开头,今天,我就从开头的开头说起吧。
一首诗和一座城
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曾痴迷到在喜马拉雅里听蒙曼老师对这首诗的讲解不下10遍,痴迷到让孩子写成硬笔作品参加比赛。也因为这首诗喜欢上了那座城,也曾痴迷到询问朋友做各种攻略去那里感受古人的烦愁,更痴迷到恨不得利用周末两天的假期就飞奔到那里。这,就是我想到的开头的开头。是的,对于黄鹤楼,对于武汉,有过疯狂的追随和喜爱,因为我特别想知道,为何诗仙李白要长途跋涉选择到那里去送自己的偶像孟浩然;我还特别想知道,放眼看去烟波浩渺的汉江,心中又是怎样的一种惆怅。可能是当初的心情过于迫切,以至于如今每每听到“武汉”这个词,都像是对藏在心底的那份挚爱的深深触动,使自己无比的纠结和心痛。
一个人和一张图
2月4日晚上,朋友发信息说说自己要被抽调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当时我们还猜测会是什么样的任务。第二天中午,他又来信息说,要赶紧把孩子送到老家父母那里,担心任务说来就来,不能把孩子一个人扔家里。我估计他那天中午饭都没吃完就回的老家,因为当天下午他就接到了在高速口协助检测过往车辆的通知。又有一天早晨8点多,他给我发来两张照片,告诉我从前一天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持续工作9个小时。没聊两句,他说太瞌睡,得赶紧补觉。从他一个人,我想到了许许多多在抗疫一线的先锋战士们,他们舍弃的不只是自己的小家,更舍弃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从这一张图,我又想到了人民日报公众号的那些触动心弦的推文照片——有泡的发白的双手,有勒的变形的脸庞,还有长得几乎一样的防护服下的背影。
一面旗和一份责
疫情防疫初期,单位要求到居住地社区支部亮身份,我和小伙伴毫不犹豫地报名执勤。签到,测体温,做防护……这是对自己负责;询问,查出入证,严格登记……这是对小区居民负责。互相理解,是我对那几天工作的感触。记得有一个年纪大的阿姨,每天都要出去买菜,她说自己不会用手机支付没办法在小区里面买,说家里没冰箱一次不敢买太多。看着老人拎着一点儿豆腐豆芽回家的背影,我突然有一个感悟:每个家庭的难处,在身处困境时会无限倍放大。在执勤的志愿者当中,来自城区、市直不同的单位。对于社区的排班,大家都积极配合。“中午进出人多,把我也排到十二点的班!”“女同志晚上不安全,男同志在就行!”虽然大家互不相识,但是都彼此相惜,因为在这个单位之外的“战场”,更不能掉队。
一个企业和一封信
疫情影响到的除了我们个人,还有一个个公司和厂家。近一个月来,和部里的三位领导同事共同参与到入企服务这项工作中。记得接到任务当天晚上第一次联系公司负责人,电话那头是一个又一个的“复工太难了”“需要的手续太多了”。但是短短半个月,我们超快的工作节奏和进度,换来的是如今厂区里有条不紊的生产场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疫情的防控同样离不开员工。为了让大家继续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我们将自己编写的《致员工和家属的一封信》送到员工手中,并给大家耐心讲解。真心希望企业这来之不易的复工复产和达产达效,能够在大家慎终如始的努力下,越走越踏实。
一场逆境和一项技能
心灵鸡汤里常说,“逆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我的潜能没多少,但是开车的技能被逼出来了。宋老板的电话遥控让我学会了停车,副驾驶的浩哥指导让我开的车程逐渐增加。虽然在倒不进车的情况下麻烦过邻居,虽然在站错车道的情况下绕了不少路,虽然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蹭了好几道划痕,但是,能够激发出自己这项技能,也值了。
这就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开头的一场经历,回想起来,每个人都会有触动自己内心的细节,我只是笨拙地用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我依旧喜欢那首诗和那座城,依旧敬佩那张图里的那个人,依旧忠诚于那面旗和那份责,依旧祝福那个企业和那些员工,依旧不会忘记共同经历的那场逆境和开车这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