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 2016-5-25 08:09
布谷声声
我来乡下工作,听到了布谷的鸣叫!周围的同事对这样的声音司空见惯,但我却倍感新鲜。布谷彻夜鸣唱的时节,唤醒了我久远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常常遇见布谷鸟。布谷鸟在天上跟我们打招呼,“guaguagu”,我们也说“guaguagu”,然后问“恁家在哪里住?”布谷鸟回答:“guaguagu……”不等它说完,我们齐声喊道:“孙庄家后!”继而大笑。童年的笑声伴着布谷声陪我们走进学校。
清楚地记得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有歌曲《布谷》,有类似的歌词:布谷布谷快快布谷,
春天布谷,秋天丰收。才渐渐明白布谷声不只是我们儿时顺口的段子,还可以音译成其他儿歌。但是从未和种田打过交到的我确实不明白谷子什么时候收种?并且布谷叫,春天到并不对?一头雾水中只听着布谷声记住了老师讲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很快县城的水泥森林丛丛。布谷声就这样在我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莫名消失了。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已经读大学了。同时也知道了布谷的学名是杜鹃!
因为我那时的写作课老师张树亭老师课堂上居然能将长达一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杜鹃啼归》背了下来。并且听说,张老师在给每一级的学生上课时都会自我陶醉地将《杜鹃啼归》背上一遍。
时隔多年,我再次网读《杜鹃啼归》,主人公是一位山村青年,原本挚爱着自己农村的妻子,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刻苦努力成了诗人,与自己妻子在文化教养、情趣爱好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并与另一个女同学萌发了新的爱情,而且日益加深,不能自拔。当他与农村妻子提出离婚要求时,读到了妻子感人肺腑的信,原来他妻子已经觉察到两人的差距,正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同时,那位与之相爱的女同学也写信劝他“不要离开因条件限制而本身毫无罪过的妻子”。终于蟠然悔悟、在杜鹃啼归声里,回到家乡妻子身旁。这前半部分就是张老师的故事,因为他就是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并且还是已婚大学生。难怪当年张老师背诵时音语哑涩表情凝重。这哪是杜鹃啼归,这分明就是杜鹃啼血!
想想张老师的声音就一如布谷声声深邃而悠远,在夜空中有节律地重复着,响彻通宵。张老师的性格也恰如布谷一样,坚持不懈。
作为写作老师,他给我们展示他半人高的剪贴本,他亦给我们透露写作秘籍随手记灵感。作为人生导师,他每天坚持跑步五千米,风雨无阻。据他本人讲即使出差,住在宾馆,他走也要在房间里来回走上五千米。
一位倔倔的可爱的小老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这是北宋的柳永离乡做官时写下了的词句,词中的杜宇,就是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杜鹃的鸣声含情而充满关切,可柳永公职在外,身不由己。杜鹃如何懂得人的苦衷,宛如催促归去的鸣声,反而更加让诗人心神不宁。
心神不宁的还有一个我。我也更想归去。因办学条件资源均衡省里来人验收,我把女儿寄在姐姐家。未曾想到女儿会痛哭一晌,不吃、不喝、也不睡。苦了孩子,急煞了姐姐,心疼了自己。想想又如何?
布谷比我苦得很。布谷鸟没有自己的巢,也不会和家人一起生活。布谷鸟会将蛋生在别的鸟巢里,让别的鸟来喂养自己的宝宝。难怪布谷声哀转久绝!可怜天下父母心!就像当初我要下乡工作时,父母一百个不放心。当然布谷依然要感谢生活,这种特有的寄生方式,让它们更独立更坚强!想想这些,心情释然不少。我不也顽强地适应了乡下脏乱差兼真善美的生活。女儿,适应离别的恐惧就学会走向独立,孩子慢慢长大吧!
夜阑人静时,渐行渐远的布谷声,悦耳又略带凄凉,串起一个个凄美的故事,丰富了宁谧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