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久未联系的三姑妈,突然从手机上发给我一张黑白相片,姑妈问我有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我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昨天她无意间看见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她让我仔细留意左边第二位,我看了好像是我父亲,她笑着告诉我,这是她父亲,也就是我爷爷,不是我父亲。我才恍然大悟,惊叹实在太像了,爷爷所保留的每件物品我都看了无数遍,就是没发现他年轻时候的相片,所以看见这张相片的那一刻,我没能认出那就是我所想念着的爷爷。三姑妈说她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我未见过的照片,里面精神抖擞的站立着当年风华正茂的九位小伙子,刚抵达国难中的祖国!
我凝视着这张黑白相片,仿佛能穿越时空,看见了那战火纷飞的八十年前,想到爷爷离开我们将近二十年,百感交集的我,流出了不知是什么味道的泪……
我马上电话正在广东中山老家的父亲,让他确认一下这相片里的那位是否就是爷爷,虽然我此时早已有了答案。父亲也感很意外,他马上认出相片里的那位正是我的爷爷,但他从来没见过这相片,也没听爷爷提到过。
我告诉父亲,我查过资料,这张相片是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专栏节目“被遗忘的卫国者”的开场照,被三姑妈看见发来和我们分享。我问父亲,我们是否是时候补白爷爷的这段历史,以及完成爷爷最大的遗愿——找到南洋失联的亲人们,替爷爷给日夜想念却最终都没能再见上一面的那位心爱的母亲,替他上一炷香。
或是祖先保佑,寻找马来西亚的亲人,竟然比想象中更顺利
我的母亲想到住在我们楼下的郑氏宗亲长—郑华强先生,这位乐于助人的宗亲长可以发动世界各地的宗亲长响应,帮忙一起寻找亲人,效率很高,效果很好。于是,我们请父亲写了一篇寻亲文稿,发给了郑华强宗亲长:
寻找马来西亚柔佛区居銮市郑氏亲人启事
敬启:
本人:郑青云,1951年出生,祖籍中国广东省中山三乡桥头村人,爷爷郑日,祖母陈眉。爷爷清末民初到大马,住马来西亚柔佛区居銮市甘光巴也门牌50号。我父亲郑世强,1939年9月(时年21岁),参加马来西亚第一批回中国抗日战争团体”南洋华侨机工队”,并任副队长,回国后参加远征军,负责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车队,随后加入云南飞虎队,作为地勤队员,任中尉。回中国时侨领陈嘉庚亲自在新加坡南天大酒楼举办送行仪式。我叔郑汉章约1919年出生,1970年代去世。堂兄郑亚珠(约1948年出生),堂弟郑华介(1970年代台湾轮机学校毕业,后去文莱工作),堂妹郑小平,1983年约17岁时写过几封信寄到我当时工作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广州分公司,后一直失去联系至今。
今恳请马来西亚柔佛州郑氏宗亲会或大马各地郑氏热心宗亲帮忙寻找我在大马的亲人,本人感激不尽!
本人联系手机:137111xxxxx
或我儿子:郑威廉180077xxxxx
或联系郑华强(中国东盟郑氏商会创会秘书长)手机/微信号
139785xxxxx
效率高得有点出乎我们意料,第三天就有消息了。看见公告后首先与我们联系上的是我的堂嫂陈婷婷,也就是我堂哥郑国财的妻子。后来据堂嫂分享,我们的寻亲消息由当地的郑氏宗亲交给居銮当地的村长,而村长正是她们家小女儿的幼儿园院长。院长按地址去寻人,但我们给的地址原来少了一个门牌号。阴差阳错被嫂子在面子书上看到了消息。这些热心的朋友们马上联系上我,确认大概信息后,就通知堂嫂与我们联系相认,全过程都是如此的高效,导致我们收到堂嫂的联系后,都来不及反应,马上约好当晚在网络上视频,先做一个远程的亲人重逢会。
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重逢,难免悲喜落泪的场面。但事实上却没有想象的那样,而是当视频打开了,大伙好像是从来没分开过一样,一切显得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近、那么的自然.......
我们相约好,明年也就是2018年年底,我们在马来西亚老家柔佛居銮相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