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星教育每日一读》
4月13日,星期五
人生哲理: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不断地索取,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接受了太多的帮助与关心。长大后,我们应该回报给他们,回报给社会。
《懂得回报的人生更有意义》
正文如下:
别人将求学的机会让给了我,我应该回报社会.好比一桶水,你不能光是从里面舀水,你还得往里面加水.这桶水才不会枯竭。
——任继愈
任继愈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索、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十分落瞧地行走在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漆黑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默默前行,有些人因为不小心撞上了别人,不仅没有道歉,还大声抱怨自己倒霉。
苦行僧虽也被人撞到过,但他什么也没说,继续前进。他转过一条巷,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从巷道深处等静地照过来。
苦行僧正想谁如此聪明,竟然提了一盏灯笼。就在他若有所思时,身旁的一位村民说道:“瞎子过来了。”
“瞎子?”苦行僧愣住了,又急忙问身边的一位村民,“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这位村民肯定地回答道:“是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让人觉得可笑?
那灯笼慢慢地向苦行僧靠近,昏黄的灯光渐渐地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面前。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邪挑灯笼的盲人回答道:“是的,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就双目失明。”“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者笑着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道:“哦,那这么说你是为别人照明了?”
出乎僧人意料的是,那盲人却说道:“不,我是为了自己。”“为你自己?”僧人更加惊讶了。
盲者缓缓地向僧人说道:“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
僧人想起了刚才那一幕:“是的,就在刚才,还因不留心被两个人碰了一下。”
盲人听了,很深沉地说道:“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又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僧人恍然大悟.仰天长叹道:“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身边。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自己的。”
对于盲人来说,他的世界里无所谓黑夜与白天,白天与黑夜都是一样的。然而,故事中的盲人却在漆黑的夜晚里打着灯笼,为他人照亮前进的道路。他这就是一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行为,而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又为自己带来了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就像母亲一样哺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回报社会。
人一生下来就在索取,在成长的道路上,帮助过、关爱过我们的人太多。所以,我们在需要回报的时候就回报,绝不能吝啬回报的成本。
北京大学教授任继愈曾感慨万分地说:“别人将求学的机会让给了我,我应该回报社会。好比一桶水,你不能光是从里面舀水,你还得往里面加水,这桶水才不会枯竭。”
是的,我们应该学会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社会中得到更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社会呢?
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祖国需要我们时,我们应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有些地方受到了自然灾难,我们可以捐款、捐衣物,甚至亲自去慰问那些受灾的人们,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一些企业家取得成功后,用一大笔资金回家乡去建设希望小学,使那些不能上学的孩子上学;有些还兴办养老院,让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有了寄居之所;有些企业家还捐钱修建公路,让老百姓出行方便……这些都是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行为。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有想过要回报什么,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甚至认为那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不需要回报谁。因此,当他们有钱后,便整天吃喝玩乐,浪费时光,浪费金钱。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没有钱,是不是就不用回报社会了?”其实,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用心去回报。比如,回报给他人一个徼笑,我们就得到一个拥抱;回报给他人一杯浓茶,我们将得到一片温暖......其实,回报很简单,只要有心,回报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