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而言,读完一本书,做完一件事,进入一个新阶段,总是需要“做点什么”来结束或开启这一事项。他们说这叫:仪式感。所以每当读完一本书,就都需要写下一些回顾总结,我称之为“我与书本之间进行的一场体面的告别仪式”
读到这本书是因为有人无意之中对它的盛赞。某天听喜马拉雅采访一位自媒体大咖,期间谈到对他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叫做<别为小事抓狂>,于是,就有了此刻的文字。
如果论思想深度,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著作,本书自然望尘莫及。但论及实用性,可实践性和通俗性,那它就当仁不让了。
对于书本,真的也讲究缘分吧,彼时或许不屑一顾,此时可能又趋之若鹜。早些时候若是读到这种教我如何淡定从容,如何处理冲突和矛盾,如何面对他人的批评和赞美,如何感激他人为你所做的事,甚至如何做到君子慎独...那我势必觉得这只是纸上谈兵的心灵鸡汤。但时至今日,越长大越发明白”修身内省”对于自己修行的意义。通透旷达,不为外界他人所轻易左右,如何静以修身,如何不为小事抓狂,也就刚好契合了当下所需。
笔者根据自身阅历和周遭所遇,总结分享了许多任何一个平凡人生活中都能遇到的小事,掰开揉碎讲给读者听。听起来似乎道理都明白,难处在于知行合一去练习和践行.
很多人对那些看起来的”圣贤”之言总是嗤之以鼻,但我的理解是,我们对于自我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也有3层境界:一一初为闻道,再为知道,终为悟道。这点在我自己的经历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听到某种与现有观念相左或全新的观念,或者有趣,视角不同的观点时(闻道),会特别留意,并且先存入脑中,日后若遇见经历时,会突然想起来,这就是某个观念吗?哦,原来如此(知道),最后就渐渐内化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了(悟道).
时间,要么用以积累,要么用以老去。翻开书本,去别人的经历里,先”闻道”吧。
一一20180824 早安,周五 On the way to Bes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