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意思是说,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事物。
进入简书以来,机缘巧合下的我与冬天开的猫最为投缘,互动最为真实。
熟悉后,凡是她的文章我必仔细看,真实留言,真诚赞美。
而且对点赞她文章的其他友友,到后来我都必在评论区点赞。
我因为喜欢上她,也喜欢上他们。爱屋及乌,喜欢她的他们一定也很棒!
实事如此,点赞她的友友们都是热爱写作的能手。
只要她的小说一发布,点赞的、评论的,一个接一个的。
心有灵犀嘛,我点赞了她,就要点赞他们。
冬天开的猫,真是一个高产、多能写作者。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新颖,思维敏捷、独特。
她拥有众多的粉迷,我真的很羡慕她,甚至仰慕她。同理,我也得支持她的粉迷们。
我和冬天的猫应该相识于我发布巜小时候,最可笑的一件事》(四)后,她评论:
“很有趣,难道留下来唱歌就会变好听吗?”
“我也不知道。”
刚开始,互动,我们有点被动。
慢慢地,时间帮了我们,我们互动频繁了,亲近了。
我觉的,我们虽素昧谋面,但好似神交已久。
我很喜欢她以前的头像,一看就是宝岛上一娇媚、温柔美女。
我们互动:
“每次看到你托着腮,就觉的你坐在我对面,喝着茶,看着我,看着我。”
“欸等下,你看到我托着腮,这句话为什么让我毛骨悚然啊⋯”
“我觉的,托着腮,有点像电影里的画面,美美的,迷人的。”
“原来你在说照片呐,一时没反应过来。”
她有时会简单的写:
“想你啦亲爱的。”
“我要慢脚步了,但我还是要每天上来看你。”
“今天可能等不到你来,身心都有些疲憊,来留個言,明天再來看你。”
“来抱抱你,今天能量很多,我可以给你一个大大大大的拥抱呢。”
我写了巜你养我小,我陪你到老,有时真的很难》时:
“岁月直追,但我们都无能为力,只得先保重自己,才有馀力照顾他们。”
“饭要吃好,觉要睡,体力要补充好。”
“祝你我和身边的人安好。”
最有趣的是我写的《寻爱去》发布后,她写道:
“天啊,亲爱的,你这是为我写的吗?我都可怜起自己了,还好我把它们都扎了,谁敢发情试看看!”
“”喵喵喵,好听吗?
“求爱吗?难听死了,我宁愿听雷鸣,我还需要时间给我这个剩女自己一点同情。”
逗趣又可爱。
你哪是剩女?是才女!谁敢动你的歪脑筋?
“Hello!你在干嘛?”
“亲爱的,我在吹我快要长到屁股的头发。”
“哈哈,原来是个长发飘飘的美女!”
“反正我就是来看看你的,我不管什么恩师。”
“亲爱的,你写诗的思维真的与众不同哈。亦真亦幻,思维在跳舞。”
“今天真的很跳,我好像不是我了。”
“你好像不是你,但你还是你。”
我写了《到不了的诗和远方》后,她写道:
“我说这是哪家姑娘的字写得那麽好看,原来是我家这位。”
我写《小七》(二)后:
“呀!秦情回来了,而且变得更美了!还有后续吗?那首歌我真的好喜欢,唱歌的那个人我也好喜欢,写这小说的人我也好喜欢。”
她写小说《轻生》后,我们:
“擦身而过的故事,都能感悟如此,与灵魂撞出火花,好一个冬天开的猫。”
“年纪到了,很多轻微的事都容易在心里扎根,其实也烦恼。”
但她现在换了头像,我一时还难已适应。
“喵喵喵,你换了头像,冷眼斜视,高冷范,不习惯。我还是喜欢你含情的那个头像,默默地注视着,温柔以待。风格大变,拒人千里,不习惯,我的心无法靠近你了。”
她回答我:
“你只要告诉我,无论我变成怎样,你都会初心对我。”
喔喔,我还能说什么。
你看,拥有一个既温柔又温暖,还多情的贴心作家朋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当然,我知道我是一个写作小白,不是同一等级的,写作无法跟她相比。
朋友,好朋友,知己,这是我一厢情愿想的。她认不认,都已经不重要,关键是我认为是这样就行了。
你看,我标题写的是爱屋下乌,结果却写了许多我和她的交流、互动。
但这不妨碍我写的重点,我们许多人都喜欢她和她的文章,我们爱屋及乌,难道不好吗?
爱屋及乌,我还百度了一下。不看不要紧,一看还吓了一下。
爱屋及乌,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地步。
哦,我可不是某些歌星、影星的脑残粉丝,盲目跟风,我是理智型的,看作品喜欢的。
它还说,爱屋及乌,在心理上来说,是一种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
没错,简书上的写作大咖们,作品质量有保证,头上有光环,令人敬佩,喜欢他们,崇拜他们。
这个“光环效应”是值得的。
但我还是更喜欢冬天开的猫,因为她很随和,不作,支持她的友友们,我也喜欢。
爱屋及乌,属于心理学范畴,还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一见钟情、相见如故,彼此产生好感,不就是先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判断、选择后,作出决定的吗?
爱屋及乌,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它是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相向而行。
爱屋及乌,你作出努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