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写同学录,填“兴趣爱好”,我们若是写上“读书”,大家都会觉得你是个爱学习的人,读书是个褒义词。现在同事朋友问起,你平时有什么爱好,你若说“读书”,别人大多时候会心里暗自揣度,此人爱装逼……
读书好像成了件奢侈的事情,大家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没时间,没好书,电子书读起来没有实物感,纸质书又太贵没地方放。有的人愿意花一两个小时刷TB,也不愿看看角落里那本书;就算畅销书你都读完了,那些中外经典的书呢,你只是不愿去读罢了;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重要的是文字是内容,既然你爱它,什么形式的又何妨?
这几年,电子书或上网买书越来越方便,好像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全国阅读日那天,商家到处打折买书,我身边曾经吐槽我不爱读书的同事Q居然抢到了300-100的优惠券,最后买了7~8本书,宣布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全民阅读,为提高我们国家人均阅读量做一份贡献,但本来就没有阅读喜欢的她,买了一堆网上推荐的畅销书,还是看不进去。此后,那堆书只有一本拆开了塑料封皮…
我觉得,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你定下一年读多少书前必须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今年是我坚持阅读的第8年,最早从一个月才一两本书但现在一周至少一本(不包括小说),读书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它改变了我很多对事情的看法并拓展了很多专业知识。
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和技巧
我觉得现在的阅读习惯应该和我们的自学能力是有关系的,书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在学校不同的是,现在我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去阅读。读小说类的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这类书读起来会很放松,投入到书中去是件很快乐的事。对于小说我不一般会写读书笔记,但遇到喜欢的句子会摘抄。
我也很喜欢看,成长类,金融类和社科类等等方面的书籍,它们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这类书我的方法是,每读一章写一段内容概要和用自己的话总结下读书时勾画出来对我有有用的内容,完成“拆书”的过程。之后,归档笔记,方便以后需要时查找。
另外,我还有一个体会是,畅销书有条件的话读外国的原著,很多时候由于翻译后语言表达的问题,很多国外的畅销书会让我们感觉对它的称赞言过其实,但或许你试试自己去读一读英文版,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且又可以顺便学习单词和英文写作的表达方式,真的很不错ꉂ ೭(˵¯̴͒ꇴ¯̴͒˵)౨”
读完以后怎么输出?
写书评,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遇见好书我会自己写一篇“读后感”,联系自己的体会,记录自己的观点。其实我更喜欢和网络社群或者同事朋友之间闲聊中,分享最近很喜欢的阅读中喜欢的内容,这样的输出方式对我来说更能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还能发现自己观点里不妥的地方,收获很大。我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写文章或者分享观点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去掌握这本书的内容,只要你读进去,我觉得,不管文笔如何,多多少少都能有自己的输出。
怎样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读书体系?
首先,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先读这个领域的入门和经典书籍,再针对这类书里对于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者提到的其他书,延伸阅读。把书里面的观点和知识变成自己的话,再加以输出,属于自己的体系就能看到。
道理我都懂,但是做不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过,建立一个习惯,你要知道做什么(知识)和怎么做(技巧),但最关键的是这些都要建立在你主动有意识去做的基础上,所以做不到的原因应该还是在自己,只要坚持读到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应该就能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我还是建议,先找到你喜欢的领域的书籍,另外《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是很有必要读,它教了很多技巧和正确的阅读观念,接下来就是坚持了,不用要求自己一周一本,一天一本,能坚持看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