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季 自我成长与修炼-疗愈你的轮回(二)
今天我们进入继续这个话题,"轮回,是为了疗愈"。有的人会把命运和轮回联系在一起。佛教意义上的轮回通常在讲前世今生,但其实我们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在"轮回"。但我这里要讲的"轮回",并且,这个"轮回",其实是我们自己追求的结果。
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是把玩具当成了妈妈的替代品,他们不断扔掉这个玩具再重新得到,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体验妈妈时不时会离开自己所带来的创伤。
这些重复体验是有价值的,这也正是"重复"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因为妈妈时不时的离开,这个行为是妈妈在主导,是孩子不能控制的,而孩子在扔玩具的时候,是孩子在主导。他们用这种方式,好像能把不受控制的创伤,变成了自己能部分控制的创伤。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类似的行为,与其在一个关系里被甩,不如主动去甩掉别人,这样可以就保护自己的自恋了。上一讲也讲了这个我的一个女朋友就是这样的。
第二,不断地体验这个创伤,可能会让我们对创伤的耐受度提高。
第三,在新的轮回里,会产生新的可能性,能去疗愈这份旧的创伤。
我们成长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去经历各种创伤和学习处理创伤的过程。
找到一个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每一次在这种你觉得可能要分开的当中,他都没有分开,那么经过经过了几十种验证以后你觉得,这个可能原来的判断错了,这是这是第1种,第2个是内部的原因,就是你自己站起来发现自己有这个轮回以后才发现,发现通过你的自我的觉知你发现了有这么一个问题,有了这么一个问题后你才发现其实是因为你先有了这样一种循环,所以你才会不知不觉的有意识去把别人给推开,所以当你发现你做的某些动作有可能会把人推开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收住,就不再做这个动作,比如说我不接电话你就骂我,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会把关系会把人往外推的动作,你都全部停止掉了,那不就改变了这个循环了。
你主动抉择是最好的,因为外在,永远比不过你去验证,那你刚刚开始拿比较小的事情来验证,后来后来一些比较重的事情来验证,这个时候啊,因为到后面是越来越猛的,一开始只是不打电话啊,打电话没接他就怀疑,到后来就晚上不回来吃饭,你开始你开始怀疑开始来找他,再后来就是他跟别的女生讲了一句话,你自然就会把这个人给推开了,每次都发火,自然就分开了。想想我的几个前男友都是这种情况。
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句话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其实,"它"的不仅是创伤和痛苦,任何一种重要情感也都会被重复。这就可以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你学会了信任,你就重复信任;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你学会了敌意,你就重复敌意;这就是命运!
案例分析: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我们的外在命运和我们的内在想象,也就是内在意识,是镜像的关系。意思是,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命运,看到他的内在想象,也可以通过他的内在想象,看清楚这个人的外在命运。
而且,我们越是能懂得我们的内在想象,就越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命运的。同样的,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外在命运,就需要去认识、去改变你的内在意识。
从一个人表达中找到木马:
在短时间内,如果一个人把一句话说了三遍以上,我就会知道,这句话非常重要,我就会去和对方去探讨,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举例:有一个人,他处在三角关系中,他有长得不好看的老婆,还有一个美貌情人,他们频繁因为这个三角关系而吵架,对父母、对孩子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一讲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情人是第三者。但这个故事里恰恰不是,这个美貌情人其实是他的初恋,他很爱这个美女,美女也一心想嫁给他,但他并不相信美女是真心的。后来经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虽然他不太满意,但他们还是迅速走向婚姻。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不断说" 这是命 "。
这句话太普通了,所以他第一次讲的时候,我没有当回事,以为就是一般性的、对命运的感慨。他第二次讲,我还是没当回事。但不到十分钟,他第三次又说"这是命"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句我认为很普通的命运感慨,可能对他来说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于是问他:你不断说"这是命",是什么意思呢?
他回答说,他和妻子的相亲过程有些诡异,所以他觉得,是某种类似命运的外在力量推动他做了这个选择,而不是他自己的意识在做选择。他详细讲讲这个过程。
你必须搞清楚一个人话语中的那些细节,你才能具体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因为词语是非常容易含糊和有歧义的。这是咨询中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
他说,他有过很多次相亲,最后一次相亲,一进到房间里,看到有几个女孩在,其中一个最丑,他心里一咯噔,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是她。
没想到相亲对象竟然就是她,但奇怪的是,他答应了,本来他是对相貌很重视的,何况他已经和那么漂亮的女孩谈过恋爱,到现在他也没搞清楚自己当时的鬼使神差是什么状况。
我说,这明明是你做的选择啊。他说,这看起来是,但他觉得,如果是脑子清醒的话,他绝不会做这个选择,是他糊涂了,是"命"的力量让他做了这个选择。
这种事我见过太多,明明是当事人的内在意识做的合理选择,却因为他不清楚自己的内在意识到底是什么,所以将结果归因成外在命运。
在这种认识中,藏着一个假设:
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
我请他设想,你真的和美女结婚了,那会是什么感觉?
我们常常陷入矛盾思考中--假如这样会怎样,假如那样又会怎样。这会让思考变得混沌。
这时可以这样问:假设某个问题彻底没有了,那你会怎样?
他想了一会儿说,这很好啊,有这样的老婆,真的是赏心悦目,而且会很爱很爱,会非常用心对她,只是面对她,会免不了自卑,于是有点不自在。
说到这儿,答案就出来了。
对他而言,美女像女神,和女神一起过日子,会一直被自卑折磨着,这会很不舒服。
相反,和丑妻一起,这份自卑就没有了,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高兴了就吵,再不高兴就打,但同时外人也会说:这人找了一个这样的老婆,真的是让人同情啊,他本来可以找更好的。
于是,不仅他自己可以将自卑甩到妻子身上,外人也会这么看,而他妻子自我不够强大的话,也容易中这种投射。
这样就可以看到,他没有和美女结婚,而是和丑妻结婚,这真的是一个很狡猾的选择。他多数时间和妻子在一起,而他地位高,于是有了一份优越感。同时他又继续和美女保持情爱关系,偶尔见一下,可以满足对美女的各种期待,又不必天天活在自卑中。
有人会说,自卑算什么,如果可以和一个很爱的美女结婚,那我愿意承受和她在一起时的自卑。这样说,是因为这份自卑你能承受,而对他而言,这份自卑是他消化不了的"毒"。当一份"毒"我们消化不了的时候,很容易做出的选择是,将它甩到别人身上。
从道德角度上看,这有些卑鄙,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很难避免的选择,甚至都不是一个自主选择。所以他一再说"这是命",是有道理的。
当把他的故事理清后,他就就再也不说"这是命"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可以说明,一个人认为的外在力量决定着的命运,其实很可能是内在想象驱动着自己所做的选择。
内在想象中,包括着意识和潜意识。有时候,我们能意识到,我们是如何清晰地去塑造我们人生的,但还有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塑造着我们的人生。
并且,可能对于多数人来说,潜意识的力量都太强大,于是,我们难以认识到,潜意识的想象如何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荣格说:
你的潜 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无力,而荣格还有另一句话:
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而我们所说的木马查杀其实就是把你的潜意识意识化。
所谓恋父恋母情结,即弗洛伊德发现,孩子会对异性父母产生情欲,而对同性父母有竞争欲。所谓泛性论,即弗洛伊德的理论给人感觉,性是一切行为背后的驱力。
今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意识层面的东西,因为我们都很容易地感知到,所以我们会说,这是"我"做的选择;
而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因为我们不能够很清晰地感知到,所以我们会觉得,这不是"我"做的选择,是命运一般的外在力量推动的结果。
不过,当我们扩大了觉知范围,觉知到了潜意识的部分时,潜意识就变成为意识层面的东西了。通过这种努力,你扩大了你的觉知领域,因此可以更好地去做选择,更好地去掌控自己,你的自我因此变得更为成熟而强大。
我们太容易活在自己追求的强迫性重复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
迄今为止,我在生活中最佩服的人,是一位生命力非常强悍的来访者。这位女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有无穷的精力,几乎从不言退,简直像有三头六臂一样,做着很多事情,但同时她又非常的理性,在她身上见不到歇斯底里和偏执。
这位女士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小时候的事情。读小学的时候,她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动不动就生病,常常以泪洗面,而她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家庭负担相当的重,但她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积极主动地去应对一切,撑起了这个家。
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做到支撑起这样一个家庭呢?她是想了很多办法的。
比如,她有户邻居是老俩口在家,儿子在城里当干部,她就去照顾这两个老人家。因为她照顾得非常周到,这家的干部儿子被打动了,后来承诺说,她每过来一天就给她一块钱的报酬。
要知道,当时的普通干部一个月也就几十块的工资,所以一天一块钱是很可观的收入。
除了这个,她还在周末和偶尔逃学的时候,去一个工厂做工,一天也能挣一块多。
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她的强势。她这种强悍的生命力延伸到了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落,身边的人都很佩服她。但她发现,这种强悍的另一面是悲哀,因为大家都把她的能干和强悍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很容易忽视,她也有脆弱的时候,也需要被照顾。
在她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彻底体验到了这份悲哀。当时儿子刚生下来,所有人都涌向了孩子的小床,而她因为麻药打得不对,疼痛强烈,非常难受,却没有一个人过来看望她、关心她。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她的父母家和她的丈夫家都是明显的重男轻女,所以当她二胎生下了一个男孩之后,这个男孩马上就成了两边家庭的焦点。
所有人都无视她的状况,让她非常难过,但又因为疼痛说不出话来。她的身体越来越难受,开始发抖,床也跟着抖动,动静越来越大,直到她有个闺密听到了,才转过头来注意到她。
在咨询的时候,讲到这个细节,她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哭,她说,这也是她自己记忆中的第一次哭泣。
等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后,我问她:你在过去的什么时候,特别是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痛苦的情景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让她想起她很早的一个记忆。那是她两岁半的时候,她妈妈要生弟弟,第二天,就要从镇里走几公里的山路回家。同行的有她的爸爸、妈妈和姑姑三个大人,还有她和弟弟两个孩子。可以想象,当时爸爸和姑姑要照顾妈妈和弟弟,而她就被忽略了。
在她记忆中,这份忽略太彻底了,路上她太累了,几次向大人撒娇,求抱抱,但没人理会她。一路上走走停停,她就这样靠自己的小腿走回了家。
这个过程很累,而被拒绝这件事,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羞耻。最后一次求抱抱被无视之后,她发誓,她再也不依靠任何人了。
她的强悍,就此开始。
但我们可以发现,她的这份强悍,是在严重的创伤里生出的。
后来,她的生命每一次重复强悍的时候,常常也意味着,她在重复一份被忽视的痛苦。
一个两岁半的小女孩,自己走了几公里的山路回家,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
这两件事情都和生育有关;
都是一位母亲生了一个儿子,前一个情景是她的母亲生下了弟弟,后一个是她生下了儿子;
在这两个情景里,她都被忽视了;
两次被忽视的感觉都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她自己父母家和她的丈夫家,都有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
而这两件事中,不同的是,在她两岁半时发生,而她后来也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由此解开了心结。
现在,来回想一下,你会发现,这位女士在两岁半的时候给自己构建的人生脚本,需要在成年之后再一次重复,借助成年后的资源和觉知能力,来化开两岁半时的心结。
这就是强迫性重复,也就是轮回的价值。
不过,必须配上相应的觉知,它才有这份价值。否则,就成了单纯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