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孩子的周末,忙碌是显而易见的。做早饭,买菜,辅导功课,做午饭......因为下午有约,中午没吃午饭又要匆匆赶着出门。
身上满是汗味和油烟味,腰也酸痛难耐。人一劳累,脾气就跟着上来。临出门,我一边穿鞋一边交待孩子,妈妈忙得团团转,为了给你把菜做得营养搭配,自己饭都来不及吃,你在家可要好好学习啊……
话一说出口,自己听起来好像有些耳熟,可孩子却沉默着没说话。我性急地又催问了一句,你听到了吗?
书桌旁的孩子这才抬起头,幽幽地看着我说,妈妈,请你不要这样说,你这样说知道我有多难受吗?
我没再说话,带上门走出来,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高兴的是,孩子大了,已经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难过的是,我竟然在不自觉地拿自己的付出绑架孩子!如果不是孩子说出来,我可能还会完全浑然不觉,依然不知道有多少次继续说着类似的话……
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一则因为自己没有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明确重要事项,外委一些事情);二则没有有效地对孩子说清楚现在学习重要性的能力,看着她学得有一搭没一搭,分外着急;就以"我已经为你付出这么多"的潜台词来要挟孩子,让她在情感上产生亏欠感,勉强她作自己不喜欢,也不感兴趣的事情。
其实,我内心比谁都清楚这种亏欠感给未来的人生带来的可怕的危害。在我小时候,很少有天真烂漫的回忆,挥之不去的是父母辛苦奔波的身影。傍晚,他们时常疲惫地靠在饭桌旁,用一种语重心长地口气对我说,你要好好......啊,我们这样……就是为了让你......每次我都无语,只能懂事地点点头,既心疼爸妈,又感觉自己很无力、很无用......
成年以后,我发现不论自己做得好坏:一是总会觉得不配拥有夸奖,不配拥有荣誉,说得好听点是谦虚,实际上是一被表扬就不自在,内心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这反而会让表扬者觉得我不自信,甚至虚伪);二是只会单向度地付出,不敢去向别人提要求,别人为我付出也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压力,直接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先哲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一提。"如果我们不去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感受、需求,只是按社会家庭默认的文化背景来发声行事,固然少了很多摩擦和阻力,可辛苦一生又怎么能获得贴合我们内心的美好人生呢?
感谢孩子给了我反思的机会,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为什么要督促她在学生时代刻苦地学习,这种督促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他的角度出发。
相信我会不断提升自己和孩子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