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每个人都会对一些未知事件的发生担心,并做出一些必要的行为反应。
比如当自己口袋里没有钱的时候,会担心参加聚会让自己掏钱,因此减少或避免聚会。
再如当自己居住的小区电梯有质量问题的时候,就会担心自己在乘电梯的时候,电梯会不会发生质量问题?因此自己内心会做一些暗示,这种倒霉的事情不会让我碰上的,因此自己的内心就会感觉好受很多。
我想这些担心和反应都是自然而正常的。
下面的两个例子有些特殊,大家看了之后或许会认为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对所担心的问题做出了不寻常的反应,因此让我们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这确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正所谓说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行为反应,这些心理行为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后面我将慢慢与大家一同分享。
案例1:
钟某,男,35岁,已婚,干部。患发作性紧张恐惧已有三年。钟某三年前一次乘坐电梯时,由于电梯速度较快,突然觉得一阵紧张、恐惧、胸闷,甚至感到自己快要死了。
当时被同事急送至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但自此以后患者一到封闭场所、陌生场所、人多的地方或是听到有关健康的问题时,就会发作性出现紧张、胸闷、心慌,严重时有濒死感。
平时常依靠服用速效救心丸来缓解症状。两年前发病时住过县人民医院,怀疑心肌炎。后来被排除。
近一年来,症状明显加重,基本上每天均有类似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时间从数秒钟到十余分钟不等。
案例2:
严某,男,36岁,已婚。因发作性紧张胸闷心慌头晕一年余而入住某医院。
严某原来性格合群、乐观,适应性强,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但2005年3月无明显诱因却出现头晕,同时胸闷心慌、紧张害怕、全身发抖出汗,担心家人发生意外,甚至害怕自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于是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颈椎病,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好转。
2006年4月严某再度出现上述症状,紧张害怕,胸闷心慌,有时全身发抖,甚至有失控感与濒死感出现。
各项身体检查无异常,在当地医院反复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转入当地脑科医院被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