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甫一开播, 就在豆瓣拿下了 8.7 的高分。
有人对着精致的服化道和雷佳音稳如老狗的演技侃侃而谈,有人逐集琢磨这部剧凌厉紧凑的剪辑,当然易烊千玺的颜值也确实能让人一口气看十几集,咳咳。
但今天要谈论的不是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而是它的同名原著小说。
2015年底,有人在知乎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著名鬼才作者马伯庸看到后,便顺手开了一个“脑洞”,写下一大段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
这便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的缘起。
故事讲述的天宝三年盛唐的长安城,上元节当日面临的一次规模庞大的袭击,而主角张小敬 —— 一名死囚犯,必须在十二个时辰之内解决这次矛盾,否则整座长安城及生活在长安城内的百万民众危矣。
张小敬遭朝廷戕害成为死囚犯,为了长安百姓,毅然接下拯救阖城安危的嘱托。期间他面临无数次生死抉择,每一步都受到敌方的阻挠剿杀,更让人寒心的是所守护之处对他的赶尽杀绝。
“没人支持,没人相信,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但他依旧坚守“不退之信念”,九死无悔——不是为了某一位帝王、某一个朝廷,而是为了这座长安城和生活其中的许许多多普通人。
我一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一个狡猾的命题,百姓的愚昧源自天性,他们常常将人拉至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碾压你。孤胆英雄也属于人民群众,却总被所谓人民拖住腿。
所以,在阅读时总是愤愤不平——为英雄末路,为劫难爆发后依旧不肯反省其恶的旧制度,为随洪波流的万千愚民,更为如今依然像千年前的大唐一样存在的繁盛与黑暗。
所幸在一次次纠结之后,终究还是坦然承认大义当守,世事多不顺意,只望拥有与之一战的勇气。
正如书中那即将身死却依旧眼神温柔光芒不改的波斯王族后裔,那死得冤屈都不愿瞪向别人的徐宾,那在漆黑望楼上点亮“不退”信号的木讷书吏姚汝能,那“虽是修道之人,亦有济世之心”冒死给予张小敬唯一信任的李泌……
书中未费点墨去刻画感情,但却处处打动人心。除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那种被推上绝路时的无力与挣扎,面对“牺牲少数无辜者换取更多人的生机”的命题时的精神负荷,也同样令人动容。
故事的最后,我们的英雄张小敬虚弱不堪,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像一只将熄的蜡烛,唯有那只独眼,依然灼灼。
得遇此书,当浮一大白。
答应我,《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小说你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