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打扫卫生,倒垃圾时,在垃圾桶的外面看到一只红蜡烛。蜡烛还没有点燃,静静地躺在地上,像被遗弃了似的。
人生岁月的艰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这么好的蜡烛丢了实在可惜,现在有了电灯,有了充电灯,有了太阳能灯,谁还在乎一口蜡烛呢?蜡烛,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浙浙消失在人们的思绪里。
也许这只蜡烛刚刚完成它的使命,昨天欢天喜地的鞭炮,昨天欢天喜地的拜堂,这只蜡烛在八仙桌上目睹了婚礼的过程。蜡烛已不再是成灰泪始干,而是向征着日子红红火火。
我轻轻拾起蜡烛,拂去灰尘,拿在手中。这红红的蜡烛,仿佛火苗在手中烧,烧出了生活的年代,烧出了往日的岁月。
我们上初中夜校时,生活贫乏,晚上常常断电,待到不断电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那时的晚自习总是伴着呲呲的汽灯,灯光总是从明转向暗。班内几个大点的同学,站到桌子上,总是热心地把汽灯拿下,下面同学侧着脸,不顾光和热轻轻接过,放到地上,一人按着灯座,一人用力打气,灯光渐渐亮了,一点一点的。围观的同学鼓着劲。不知是打气的同学用力过猛,还是按压底座的同学手下一松,在颤抖中,灯罩忽然烂了。
灯灭了,一切在黑暗中。呲呲声不绝于耳,有人高呼“快放气!快放气!”。此时,早有同学点亮了灯。煤油罩子灯,点上一晚上,教室的上空,烟雾蒸腾,放学时,每个同学鼻腔里都多了些黑色。
我班有几位同学拿出了蜡烛,点上,滴几滴融化的蜡,把蜡烛定在桌上。蜡烛燃烧烟很少,方便,不像罩子灯要天天擦罩子,同学们好羡慕有根蜡烛。
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同位关系好的可以共享一盏灯,或彼此借用相互的灯光,同位关系不好的,各自制造一个灯罩,挖一个洞,对着自己。立刻招来老师的教育: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
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家家备着煤油灯和蜡烛。渐渐地蜡烛取代了煤油灯。点燃蜡烛,有时因蜡烛的灯芯按的不正,一侧烧的快,一侧烧的慢,蜡烛变成了流泪的红蜡烛。此时急忙抓起流下不硬的蜡,去堵蜡烛的口子。让蜡烛平稳燃烧。
那时,蜡烛的泪也是不舍的丢的,积的多了,放到一个小铁盒里,在火上融化,然后按上灯芯,我们就造出了圆的,方的蜡烛。
也正是这一根根蜡烛伙我读书,伴我成长。
看着手里的红蜡烛,心有不舍,这也是物。看似不起眼的,也许不知何时给你带去光明。
常将有日思无日,珍惜生活中的财富。那怕一个螺丝,一个钢定,一段铁丝——,看似不起眼,也许给你的生活带来光明。
生活的富有,物质的丰富,我们也不能丢掉良好的勤俭节约,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李商隐 《咏史》
一根蜡烛可以丢,但勤俭持家的精神我们不能丢。世间的一切物质,不单单属于我们个人,而是属于人类的财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