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火炉

人的一生,最无法忘怀的是起点和终点。母亲是我们生命的起点,故乡则是我们记忆的起点。母亲是要写的,但是写人就会有太多的情感与悲欢,所以我把写情的这个伏笔先暂且收藏,等时间成熟时再去触摸。那么人的终点呢?也是要写的而且得认真去写,肉身回归大地母亲,无论你成泥还是成灰都将落地为安,而灵魂则回归宇宙,地狱或天堂或随风飘荡。生死这一关人人为之恐惧,而终日不安。

所以开篇我想从我的记忆起点开始。时间是80年代初,一个落后而贫穷的小村庄,其实我是不太想用贫穷和落后来定义它的,因为我全篇要写的恰恰是这个村庄的富足与繁华。如果只是用物质来衡量它是贫穷的,但是我想我们人活着让我们感到富足和快乐的应该还有其他的存在,比如山水、比如风月、比如淳朴的感情。我出生的村庄在一座大山上,在大山上的一座山脊上,因为山脉比较大所以这里的山脊也算很开阔。村庄四面环山,山外还是山,大山里连着层层叠叠的小山,大山之间是深深的山谷,每个山头都有村庄,每个村庄都是背靠着大山。小山之间是一条条山涧和溪流。我们的村子不大,只有二十个房子,但是这二十来个房子可不止住二十来户人家,因为有的一个屋檐下住着几户人家。房子一般为绕一间堂屋而建,堂屋比较大正上方位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位。但凡家里有红白喜事堂屋就被收拾的特别庄严,平时的堂屋主要用于收放粮食,堂屋两头各有一间房,所以这样的房子被称为正三间,两头房间一般会从中间隔开隔成两个房间,这样修一个正三间的房子就可以拥有三间卧室,和一间火塘,火塘房的功能如现在的客厅,用于烤火、吃饭和接待客人。屋子中间会有一个地火炉,建造比较简单但也有些讲究,在屋子的中间挖出一个半米深的长型坑,然后在坑的一端搭上炉桥,为了烧过的煤灰往下面漏,还有起到通风的作用。这样的火炉很暖和,火也会烧的特别旺,当然制造这样看似简单的火炉也有许多讲究,烧火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甚至里面还含有风水学,火炉口要对什么方位也都是有学问的。大人们常常说,你看那家人的火老是死秋秋的,隐含的寓意是这家人运气是不太好的。那些随时走进去都火光闪烁的人家就表示这家人特别的旺。现在想来,火不太旺的也许是主人家比较节约或者不那么怕冷,所以火口封的比较小。而火旺的人家多数是家里有老人,或者比较热情好客。一个火炉承载着我整个童年的记忆,由于80年代气候不如现在这么热,加上在大山里面,早晚都比较凉。

有老人和孩子的人家几乎一年四季都不会断火。这个火炉还有很多的功能,每天得烧茶,泡茶是我们得传统,每家都有自己采摘的茶叶,春天从茶树采来新茶,大铁锅炒熟然后揉搓,如此反复两次将其烘干,再装进一个密封的大坛子里,不能漏了气。每家都有一个竹子编的很可爱的小兜,挂在火炉顶上,里面装的便是茶叶,这样不用每次都去开坛取。隔三差五往茶叶兜里补些就行。那时候谁能想到今天的茶叶能搞出那么多名堂来呢,虽然当时的茶叶只有一种,但是口感的好坏大家还是能分的出来,因不同茶树有不同的味道,再加上采摘的时间还有制茶的技术不同,所以每家做的茶都有不同的特点。开门第一件事便生火烧水泡茶,每家都有一个大大茶壶,有多大可能超出你的象限空间外。夏天农村人都是要劳作的,

流出很多汗大家需要补充水分,靠的就是茶。到现在喝过无数的茶,我仍然不认为有哪一种茶的味道能比的上那时早晨用井水泡出了的茶好喝,能喝出一种穿透旷野的愉悦,一种茶叶在你心上生长的感觉,现在也无法验证是茶真的好喝呢,还是因为那时心无太多的欲望的缘故。夏天我们常常用凉了的茶来泡米饭吃,再配上几口干豆豉粑,那是相当的可口。因为茶是火炉中的一个重要的存在,一般屋子的角落里都有一个茶几,茶几是竹子做的一般有三层。用来放茶壶和茶杯,说到茶杯可不是人每人一个,而是大家共用的,由于茶容易起茶垢加上经常干活的手也脏,所以茶杯若是现在的人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喝得下。火炉的家具除了茶几还得有一张吃饭得桌子,四方桌也不大。几条长板凳围在火炉四周。火炉的顶上就很丰富,辣肉、各种装有种子的口袋,简直琳琅满目。因为这些东西需要常常沾点火气才不会发霉。所火炉的顶就被好好的利用了一把。几条板凳一炉火,一家人在一天劳作以后便会围在火炉边,聊聊天。聊的话题也不广泛,大不了说几句村子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土地不同季节聊的话题也不同。做为小孩我们就没什么话可以说,尤其是有左邻右舍的长辈在时,我们更得注意收敛,一不小心就会被父母瞪个大眼,意思小孩别插嘴。所以导致后来都长大了都很难顺利得表达自己得想法。我很喜欢冬天的火炉,因为其他的季节,一家人都有各种家里家外的活要忙,白天特别的累夜晚又比较短,大家也就无心坐火炉。其次是春夏的夜万物都在生长,青蛙昆虫的叫声也是此起彼伏,人心也就难安。所以只有冬天才能感觉火炉真正的魅力。特别是下雪天的夜里,外面一片寂静,寒风穿透木板顺着窗户的眼木门的缝,使人们不得不围着火炉,脚冻的麻木恨不得伸到火堆里去。时不时就把原本就稀缺的鞋子给烧个洞,腿上也烤出了火般花,裤腿脚也时不时遭殃。冬天是农民修养生息的时间,粮已入仓,瑞雪兆丰年,大家的心也随着季节沉静下来了,懒懒洋洋不急不燥。这时火塘边的故事就多了起来了,村里的人们就开始分类走动了,老爷爷们就聚到一起抽山烟,开启历史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故事,80年代孩子是幸运的一代,刚刚从饥荒年月中躲过。爷爷辈讲文化大革命、讲土匪、讲地主、讲妖魔古怪。总之我觉得他们是很有水平的一代人,受过的苦难以想象,但他们依然乐观,讲起过往来仍然满眼慈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冬至的饺子才吃了没几天,冬大爷的巴掌就扇在了脸上。淡灰色的天空拉下了脸就再也没有放晴过。 我记不得往年的冬天有没有...
    知否知否我爱你阅读 5,339评论 52 230
  • 冬曰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我习惯围着火炉而坐,闭目凝神,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我家地处偏北方,每...
    智慧岁月静好阅读 326评论 0 2
  • 童年的火炉(火塘)边,满满的回忆。 时光飞逝,已过去了大半个花甲,家乡的火炉被时代潮流碾轧,早已消失。但在...
    吴绪来阅读 1,670评论 8 10
  • 一 我写这个故事,是在完成我的一个朋友的心愿, 她叫胡敏。 那时我在ma市办家俱厂时,...
    淡然wam阅读 844评论 8 5
  • 序言 在此春寒料峭的季节,谨以此篇暖文慰籍各位超龄儿童迷茫的心! (一)春节前:浓浓的年味来袭 记忆中的春节,似乎...
    风清扬_8b91阅读 729评论 1 1